试谈企业和名人的起点错误
(2008-12-23 22:20:10)
标签:
起点起点错误易建联董思阳百度三鹿财经 |
分类: 财经与财富 |
近日没事瞎折腾,很多朋友在鼓励我赶紧开公司创业,我却觉得举步维艰,因为有太多的事需要去熟悉和了解,包括资金问题,更需要时间说服投资人,还要尽可能挑选出干净和优秀的资金……于是,有人出主意说,开公司很容易,找一家代理公司,注册资金填个五百万都没问题。好在有另一个好朋友当即指出:这属于起点错误,别一开始就做傻事,也许没事,但将来一旦做大,或者有人要找麻烦,当头一棒就是“虚假注资”。
我开公司的事属于不足挂齿的小事,投资不可能大,我比较喜欢踏踏实实从零开始,赚多赚少只要有赚就好,纯属纸上谈兵这么多年后的一种试水实践,我当然也想办一家优秀的大公司,但我知道,现在要办的这家公司,更多的功能在于混口饭吃——决不妄谈理想,谈理想是件很奢侈的事。但这些天令我思考得多的问题是:“起点错误”。
有很多企业,很多项目,很多名人,一开始起步很顺,但最终嘎然而止,甚至包括我曾经做过的项目,严格追究起来,有的就存在“起点错误”——从一开始就定位不准,选错了方向,或者设下了陷阱,留下了后患,埋下了地雷,总有一天要出问题。有一些错误是投资人犯的错误,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提供了错误的信息;有一些错误则是操作经营的团队犯下的,是执行层面的错误,但根源在“起点”上。起点错误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急功近利”,“违背常识”。
比如前文提到的“虚假注资”,说得严重了就成了“商业欺诈”,没人追究就没事,有人追究起来就吃不了兜着走。又比如“阿联”年龄作假问题,在《体育画报》原同事李志刚的报道后,易建联仍然不承认错误,实在令人遗憾,这是在一个新的事业起始阶段暴露了更早前的“起点错误”。再比如这几天正在揭出内幕的“21岁亿万美女总裁”董思阳,她这么年轻,却陷入了“诚信危机”,读者肯定相信《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也不再会轻易相信董思阳了。如果易建联、董思阳的确错了,并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他和她将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好在他们这么年轻,只要她诚恳道歉,承认错误,相信更多的人还是愿意看到他们重新开始。我认为,他们的错误其实也属于“起点错误”,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和路径,当然,也许不排除他们是被幕后的体制左右,被利益团体或资本所利用,他们只是不愿意认错的“小孩”,我宁愿相信他们只是暂时沉浸在自己的神话中。
“起点错误”不被人们重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英雄不问出处”可能让很多人放松了警惕。先干起来再说,等企业做大了再改,都有可能纵容“起点错误”。存在起点错误的企业,一般来说是很难在错误导致严重后果再恢复元气的。如果企业发现自己存在“起点错误”,应该在严重的后果还没有到来之前就着手“痛改前非”。但这种“痛”可能会是剧痛,也许不是每个企业和企业家都可以承受得了。国内有百度的问题,三鹿的问题,最终暴露出来,其实在企业刚刚起步阶段就存在,只是没有及时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积极地修正。百度和三鹿暴露出的问题,更多地属于操作层面的“起点问题”,一个是丧失了公信力原则,一个丧失了基本诚信违背了食品行业本质是提供“安全与健康”的产品与服务。操作层面的“起点错误”往往容易产生暴利和快速增长,因此总容易给企业带来侥幸心理,即使发现了,也不愿意去改正,反而形成利润与路径依赖,于是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最终遭遇灾顶之灾。
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起点错误”,任何一个公司,一家企业,一个项目,在起步阶段都不可能万事俱备,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错误,只是我们要高度重视,其中一些问题是可以在随后的发展中加以改进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可以借助扩大融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上市、改组兼并等机会彻底改掉。对于“起点错误”有可能积累巨大风险的方面,一定要万分警觉,尤其是“诚信风险”,不管是企业还是名人,都应该当机立断,回头是岸。
中国古训“人无信,无以立”,“业无信,无以恒”就是这个道理。(蓝维维于2008年12月22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