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来的第三届北京国际双年展让人们等了三年。继2005年那幅《聪明的处女们》拿下大奖之后,本该于2007年举办的BIAB特意延期一年,与2008北京奥运会同期亮相。7月8日,主题为“色彩与奥林匹克”的2008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81个国家701位艺术家的747件作品参加了本届双年展。一层展厅内,《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萨马兰奇肖像》、《铁饼投掷者》、《飞行的水》、《幸存的萨丽娜》、《人龙舞动》、《体竞无穷》……近千件中外绘画、雕塑、造型作品在奥运会倒计时一个月时集体展示,像是共赴一场艺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不难看出,展览仍然延续前两届偏爱架上艺术的特点,作品主要表现方式仍为绘画和雕塑。虽然展会策委王镛认为,坚守架上艺术、极少涉及影像、装置等新媒体艺术的北京双年展,已经成为区别国际上其他双年展的重要标志。但在现场还是看到近似于摄影的架上作品和趋向于装置的雕塑作品。就像法国佩尔德的作品《最长的足球》和瑞典马茨考尔德的《生命旅程》。不知道这种微妙的变化是否暗示北京双年展的风格更加open?
在自家门口举行的双年展,虽然最佳艺术家作品中总是缺失中国艺术家的身影有些遗憾。不过,中国画家刘庆和的《临池》和曾成钢的雕塑《莲说》均获得了本届中国青年艺术节奖。现代都市水墨画的创新和新材料(不锈钢)雕塑还是给我们带来很多兴奋。
来自美国的超现实主义雕塑作品《幸存的萨丽娜》分外吸引人。黑色、白色、皮肤色的油彩和树脂雕饰包裹了一个闭目憩伏在救生圈边的女子,水滴和汗珠在精雕细琢下逼真可见,无声的安静中却释放着生命张力。这件类似公共装置的作品传递出的震撼很难令人忽视,当然它一举拿下双年展最佳作品奖也不那么意外。女艺术家卡罗尔·福伊尔曼称,她的雕塑都是超现实的,希望重新定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意义,而游泳和沐浴的女子总能体现健康的身体和生命。据说这件作品是“萨丽娜系列”之一,它的“姐妹”们前不久刚在威尼斯双年展上风光了一圈。
当然,通过参观现场展示作品,你会发现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对主题的透悟与表达各有不同。法国杜夏多的《泳者》、西班牙拉斐尔马斯的《在森林里》、中国乔迁的《失重》等大量作品用写实或写意手法展示奥运竞技项目。而印尼思吉特的《奖章的意义》、毛里求斯德夫初拉曼的《相依为命》、德国
《消失的蹦跳人》等则属于以超现实主义风格传达一种意志与精神。面对如此纷呈的艺术传达,双年展国际策展人古斯塔夫松·罗格的解释颇为有趣,他在甄选国外艺术家时,曾认真研究了五个奥运福娃,从“贝贝”到“妮妮”一个不落,罗格希望所选作品某种程度上能够阐释出福娃隐喻的文化内涵。不过我们在想,那些国际艺术家在灵感袭来创作作品时,真的知道遥远的东方有这五个叫福娃的小家伙吗?
既然是盛宴,除了头盘外还要有丰富的配菜。除了主题展览,展厅还专辟出五个特展,分别展示英国特展的理性精神、挪威特展的北欧风情、蒙古特展的草原雄姿、墨西哥特展的魔幻色彩和以“火”为主题的国际版画展。不过,一听说双年展与奥林匹克挂钩,有不少看客还是担忧展会主题太过单一、风格太过主旋律。作为双年展总策划的冯远对此做了独到解读:“‘色彩’是一个象征性的词汇,它代表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也寓意艺术与美,反映在艺术中的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而‘奥林匹克’除了实指人类体育盛会本身,更喻示奥运会倡导的和平竞技、团结友爱的精神,甚至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哲学。两者的‘挂钩’,其实是艺术对人类精神的阐释。”(《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版权所有,www.timeoutcn.com全新定版上线测试)
“色彩与奥林匹克”2008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持续至8月12日;分会场为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持续至8月2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