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弓子蓝
弓子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139
  • 关注人气:4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选择的·表达

(2008-04-06 22:39:09)
标签:

国家大剧院

朱亦兵

大提琴

谢天笑

古筝

摇滚乐

表达

有选择的

休闲

分类: 体验与体会
有选择的·表达
 
这一天,在貌似很艺术很艺术的安排中度过。
 
上午去的是国家大剧院。听了中央音乐学院朱亦兵教授的《感悟弦乐的和谐魅力》——品味大提琴重奏。下午一点多到798看画展。因为四月25-27日我们有一个“买得起的艺术节”在那里举行,也当是实地考察。下午五点到地坛公园和国展的朋友聊智利艺术节的事。晚上就在旁边的星光现场看谢天笑的摇滚现场。
 
在国家大剧院这个大蛋壳中,我第一次体验到建筑与音乐的紧密关联,这种明确的体验,自然是和朱亦兵教授的大提琴重奏而来。
 
朱亦兵把歌剧中大提琴的片段摘出来,用六把大提或者八把大提表达了他对歌剧及音乐的理解。很欣赏朱亦兵的平易近人。他有意识地抹去了音乐会上专业与业余的界线,把音乐当作一款点心,或者是某道家常菜。他说,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每道大菜都要吃一点,吃一点就够了。其实在歌剧这道大菜中,把属于大提的部分挑出来就已经足够感受到音乐之美。朱亦兵对音乐的诠释中,有一句话给我深刻印象:其实中国人不缺智慧,不缺修养,音乐并不是高贵的东西,音乐不分贵贱,他在国外二十几年,参加了几十场几十场各种规格的演出,担任了首席大提,看到在欧洲,德国的观众并不像我们在国家大剧院那样正襟危坐,而是随心表达,自由表达。他说:我们要学会表达,想鼓掌就鼓掌,如果鼓错了,自然就不会鼓了,想退席就退席,真正喜爱音乐的人自然会留下来。
 有选择的·表达

 
(朱亦兵教授和他的学生们,一共八把大提)
中国人很久以来都不会表达。因为没有选择。表达的权利往往被别人掌控,被别人要求该如何表达,被别人提示该还该表达,被别人指点该表达什么。就连听一场音乐会,虽然给朱亦兵的掌声中有相当的温度,但他仍然感受到其中专业与业余的泾渭分明,所以他聪明地把这个界线抹去,干脆给观众(听众)彻底的自由表达。越是如此,他和他的学生们表达得越自由,越没有压力,后面的现场真正让人感受到了弦乐的魅力。这是一场我从未听过的弦乐组合,大提琴重奏。如果说弦乐是交响乐的缩影,那当时的现场则把听众也融入到了音乐之中,或者像那个舞台一样,成为乐器的一部分。无论是罗西尼,老柴,普契尼还是比才,无论是洛博斯的巴西颂还是王立平的红楼组曲,在朱亦兵的大提演绎下,实现了与观众的心灵沟通,把音乐家的表达和观众的表达融合到了一场音乐会之中。这就是成功。朱亦兵的成功,也是在于“有选择的·表达”。
 
表达是多方面的,艺术本身也是语言与沟通。798的艺术家们,用视觉的途径表达了他们的理念,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他们对现实和理想的判断。798最无法解释的绘画作品,其实只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他们只是有选择地表达。
 
同样,在地坛深入的“方泽轩”,我看到了一幅名画原作:雄伟的北京城。画家用画笔和影像表达着他对东方文明的观感。我在很久以前的某专业杂志上看到过幅画的介绍,除了紫禁城、天AN门和正阳门是金碧辉煌,北京城一片原灰色,正是画家的这种表达,把古老的北京城恢复到破坏前的原貌,让人感叹,让人惊叹。
 
表达的另一种形式可能就是摇滚乐。谢天笑的名字我是第一次听说,这并不妨碍我接受朋友关于“他是崔健之后最有实力的摇滚乐手”的判断,因为我欣赏他用古筝来表达摇滚。我听完他两首现场后深信,这个看上去(事实应该也是)比我更老的老男人,在摇滚乐的路上很快会成为一个符号,崔健之后的一个摇滚符号。他的成功将归就于他的自由表达,他学会了表达,学会了用自己的选择去自由表达。凭这一点,他就一定会比其他摇滚歌手更加杰出。虽然,他姓名的拼音三个打头字母“XTX”看上去像是“T”字母上打了两把“X”,但正是这样的表达,体现了他的音乐个性,他的内心。
 
他的新专辑我还没有时间听,甚至尽管谢天笑并非第一个把民族乐器加到摇滚乐中,但能像他那样恰到好处地把古筝融入到摇滚,并产生更加丰富的表达效果,又不失摇滚乐的独特表达形式,我对他的新专辑还是充满期待。我想,我将来会去选择一张充分运用古筝表达的摇滚唱片。
 
表达,学会表达,有选择的表达,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并非不懂表达,我们只是在胡乱表达,我们似乎习惯了这种按别人的要求和意志去表达,放弃了我们内心的选择。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我,不知道还会困扰我多久,也许,我应该乐观一些地看待未来,这个困扰应该在我做“TimeOut中国版——有选择的生活”这一项目的过程中会得到终结。
 
公元2008年4月6日,至少我知道,如何才是有选择的·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