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中国人容易记住别人的缺点,尤其是对同事,你要让他表扬一下自己的同事,都得要想半天,然后说一堆类似“三讲”鉴定会的评语,总之是那种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话,但其实也都有问题,经不起推敲的评语。
同事中的英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很感性地很容易地甚至略带夸张地,张口就来,哦,你说的是张三啊,他很讲哥们儿义气,对朋友非常好,很坦诚,我喜欢……等等。
这是教育带来的差异。这是文化的差异。且不去评价哪一种好哪一种坏,但我欣赏那种习惯于看别人优点,看别人优势,经常称赞和肯定别人的企业文化。我讨厌那种背后打小报告,专挑别人缺点,专找他人不是,处处否定别人抬高自己的企业文化。
所以,我在一一和新同事见面的时候,都出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一一评价一下你的同事?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我想从他们那里听到对其同事的积极正面的,肯定的的评价,希望他们可以很骄傲很自豪地表扬自己的同事。这种表扬可以是非常感性的,非常直接的,也是非常细节的。我不需要定性式鉴定式的套话。是想借这种方式,让大家有一个共识,都能看到自己同伴的优点,从而相信自己的团队是非常优秀的,他在说别人优点的时候,同样在别人那里,我听到对他本人的评价也会是积极正面的,如果他平时的确有些地方做得不错的话。
我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去认识原来的团队的,经过这番表扬,我发现这个团队的确有着很多可贵的地方,如果仅仅凭这些相互的表扬打分,应该给这个团队打上B+。对于我们未来的团队,我设想应该这样的:大家相互之间和谐相处,简单的合作关系,除了工作上的协作关系,不存在等级与职位的差别,大家都是平等的相处,相互之间更多的是肯定和称赞,彼此要更多地看到对方的优点,亮点,这样的结果是大家能相互鼓励,更有自信。
当然,彼此只要坦诚,真实,当别人有不对或者不足的时候,我当然要鼓励大家采取合适的方式直接点出,这样的表达要非常注意技巧,可能只需要不到一分钟,开门见山,就事论事。关上门,内部可以坦诚地交流任何问题与看法,不需要拐弯抹角不需要遮遮掩掩。说完就完。对事不对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也是相互帮助的另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
相对于批评,可能我们更需要学会表扬。同事之间,由衷地,及时地表达对他人的肯定与称赞,一定是一缕阳光,至少可以让人温暖一整天。我们容易学会批评别人,但表扬却变得羞羞答答。好象干一件见不得人的事。
表扬的技巧在于:发自内心,不是言不由衷。发自内心的事,必须是自己有感同身受的体验之后,否则你的表扬会让人感到怀疑。实在对方没什么可表扬的,也别忘记说一句:你今天真精神,你看起来气色不错……当然,这属于日常礼仪的范畴了,假如表扬成为日常礼仪,又是发自内心,这样的团队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团队。
我知道,很多事,不能太追求完美,你可以有很好的初衷,但结果也许会离计划的很远。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是否这样想过,这样去做过,尝试过。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感觉到:原来表扬别人是多么容易且自然的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别人的肯定与认同,渴望别人更多的表扬。
前一篇:《TIME OUT》上班第一天
后一篇:北京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