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王石任正非华为万科 |
优秀的总裁决不是天生的
2006年,万科的王石和华为的任正非被评选为中国最具领导力的企业总裁。王石排第一,任正非排第二。恰好,这两家公司是张伟俊服务时间最长的公司。直到现在他还是万科集团“首席领导力顾问”,每月有固定为万科服务的时间。可以说,近十年里,张伟俊和王石与任正非有过最多的“零距离亲密接触”。他觉得自己是最有资格把王石和任正非两位“总裁”放到同一杆秤上过磅的人。
王石和任正非并不是天生优秀,在很多年前,他们和中国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家一样,有很多缺点,包括性格上的缺点。
多年前,任正非在华为管理层会议上公开发火的样子,张伟俊还记忆犹新。“当然,今天的任正非对下属公开发火的现象已经十分罕见。”
现在,张伟俊常常会在各种讲座中和企业的总裁们讨论王石和任正非的异同。张伟俊用幻灯打出王石和任正非的相片,所有人都认识王石,但问到后一位的姓名时,回答显得格外犹豫。因为任正非的面孔实在没有多少人熟悉。
张伟俊说,这恰恰决定了两个企业的鲜明特点。虽然任正非本人低调内向,但华为是今天中国本土大公司中最“外向”的,有60%以上的业务在海外;虽然王石本人外向,但万科到今天没有一分钱收入来自国外市场。
张伟俊在各种讲课中更注重比较王石和任正非作为企业“一把手”的相同之处:
1、很明显,二者都是男人,而且都是非常成功的男人。
2、他们年龄虽说有差距,但基本生在相同的年代,都有当兵的经历,有军人作风。
3、两位都是在深圳特区创业,至今以深圳为企业的总部。
4、两个人的企业都经历磨难,但最终非常成功。
5、两个人都“仗义疏财”,他们分别在自己打造的企业中所占的股份都不高:王石拥有的万科股票远不到1%,任正非可能稍稍多一些,但也不超过1%。这说明他们并不像很多其他的民营企业家那样贪恋钱财,尽管他们当初都是有机会有理由更有资格拿到50%以上股份。张伟俊经常碰到一些老板抱怨高管们没有主人翁精神,没有责任心。张伟俊说,这非常可笑,从股权结构看,老板私人拥有百分之百的股权,高管们怎么可能有主人的感觉?
6、他们俩都宽容“叛徒”,手下高管几进几出,只要回来都热情欢迎。其中万科有“莫军”,华为的代表则是“李一男”。
7、两个人都“崇洋但不媚外”。万科和华为都是最尊重并推崇西方企业管理经验的中国公司。当年张伟俊就受过王石的“攻击”:“其实你们海归并没有完全吃透西方企业的管理实质”。王石总结万科的特点是“彻底地学西方企业。”在华为,张伟俊有更深刻的体验,当年为华为做咨询顾问时,安达信团队提出的薪酬改革方案多次无法通过,因为华为的几个副总一致认为这不符合华为司情,最终由任正非提出知名的“削足适履理论——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任正非说:“在没有体会到这套制度的好处之前,不能仅凭一句不符合司情就否定它。”
8、两个人都“强势但不霸道”。张伟俊亲眼看过这两位老总脾气爆发的样子,但近几年来,他们发脾气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这在中国绝大多数的本土公司都属罕见。张伟俊透露,“根据EN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理论指导,华为现在的高管团队里头是轮流执政的,任正非正赋予他们越来越大的权力。”而在万科,“以前,高管向王石报告某项工作,如果王石说‘我听不懂’,这位高管是会被吓得发抖的,现在王石如果说‘听不懂’,那只说明王石是真的没有听懂,仅此而已”。
9、两个人都坚持自己的企业“专业不多元”。他们坚守自己的企业要走专业化道路,不能随意搞多元化经营。华为公司曾宣布过“华为永不进入服务领域”;万科则早已明确“万科只做房地产”,并且是只做房地产的住宅部分。万科的“专注”精神甚至让他们的很多员工一开始都不理解,面对全国市场,万科甚至固执地坚持“3+X”战略:全国就只做三个区域,加武汉和成都(中西部)。
通过分析这两位最优秀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张伟俊无非要告诉总裁们:王石和任正非也是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不断学习改进才成就今天的王石和任正非。
“总裁必须要有自知之明,总裁必须做总裁该做的事。”张伟俊补充举例,多年前,万科被某国际评估机构评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200家中小企业”,王石就很不以为然地说:“有没有搞错?我们万科是中小企业?”
今天的王石和任正非都看到自己企业的“小”和“不足”,这是总裁的“自知之明”。正如华为今天的榜样是思科和IBM,万科的标杆则是美国的帕尔迪房屋公司和日本丰田。
现在的任正非只在战略上把控,具体的管理细节全部交由他的团队。张伟俊介绍:“事实上任正非最善于学习国外的经验,华为很早就是跨国公司,华为在其他国家的公司都交由当地的高管管理,靠的就是在很多跨国公司都行之有效的国际通用的管理工具。而这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家来说,可能还是一堂刚刚开始的课程。”
有“自知之明”的总裁才可能有真正的忧患意识。张伟俊最近参加过万科的一次高管会议,主题就是“忧患意识”。张伟俊说,从高管们的发言可以看到,万科的高管们是真的和王石一样,深刻领会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
————————————————————————————————
以上节选自《中国总裁教练第一人张伟俊的故事(下篇)》
有兴趣请参考上篇:中国总裁需要一位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