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学习心得陈永正 |
先回博客上朋友们的一些疑问:我的学习偶得系列,都是自己学习过,思考过,结合自己认识的实际感受,记录下来,不一定严谨,主要是用来自己看,其次和感兴趣的朋友交流探讨,非常感谢并继续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仅此而已。
靠聪明还是靠系统
听了培训课,大家往往都有这样的感受:“听时很激动,参与很冲动,回去一动不动。”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培训之后,结果并非很好?因为一动不动。
事实上并不是企业主或者企业的高管不想动,而是动的成本太大,这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所在,没有对改革的方向和前途达成共识之前,我想,任何理智的管理都会倾向于“一动不动”。
一动不动,并不完全否定了培训的效果,事实上,一种新的理念会像种子一样埋在你的大脑深处,一旦气候合适,它就要膨胀、发芽、萌动,然后破土而出,势不可挡。
企业培训师们之所以把一些课,一些理念,一些案例,翻来复去地讲,因为中国的企业目前还需要不断地讲,属于播种启蒙阶段。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企业,虽然有了LOGO,有了新的形象,但内部组织系统和几十年前没有差别——“乱”就一个字。
这处“乱”并不是说不清楚自己的结构,而是这种结构事实上是根据现状“总结”出来的,是给别人看的,并非按照科学的方式先调研,再确立,并真正指导实践。就像很多企业的发展战略,都是事后总结出来的,不是事前研究出来并通过贯彻执行最终成功实现的。很多企业成功之后才出来说自己有一套战略。
一个“乱”的企业结构,建立在依靠企业内个别领导绝对权力之下的集权系统,其典型的“乱象”是:一旦离开某个人,企业的这种结构崩溃。换一个新人管理,就要推倒重来。这种结构,会导致过度依赖企业中某个核心人物的能力。如果他运气好,可获得一时成功,而这种成功往往成了“毒品”,让管理者上瘾,从而不断强化这种结构,最终导致这个组织的爆炸性毁灭。如果没有成功,这当然几乎一种必然,这个结构会不断因人而异地膨胀变形,它会因人设岗,随着企业核心人物的好恶变形为一个根本不符合企业利益的怪胎。
在这种“乱”的企业组织结构中,几乎暴露出企业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所有问题:资源分配不平衡不合理;岗位设置不科学;职权分配不明晰;职位重复;多头管理;越级管理;中层失效;高层忙乱;薪酬分配不公;考核不合理、不科学、不公平;人治现象严重、论资排辈、亲疏有别;人才流失严重……
很多企业管理者自信自己善于用人。但没有一个良好的结构,你的能人越多,企业越没有效率。很多企业管理者追求扁平化的结构,却不改善结构本身的不合理因素,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用人则采取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最终管理者被迫打乱自己的部署,被迫只重结果,不顾过程,所以员工们杀鸡取卵的行为司空见惯。
现实越来越证明,中国制造业的好日子即将过去。中国服务业的好日子即将过去。像过去一样,凭几个精英,凭一个好IDEA,凭着大胆,凭着管理的灰色空间,几年或者十年就取得了令人瞠目的成功,这样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中国企业越来越需要按照跨国公司的标准和模式运作。不但要跨越管理学上几十年的差距,还要遵循关于人力资源(更多的是脑力资源)的发展规律。因为其中核心的因素,人的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对自身权益和发展需求的进步,超越了工业化进程的速度,一下子变得与世界同步(最多慢半步),特别是大量世界五百强企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启蒙式引导,实实在在的对人才的尊重和科学管理,加大了中国本土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欧美企业已经开始流行企业的“内部创业”,管理学上追求团队的自我管理系统;九十年代,国际大企业开始流行企业愿景型领导,开始强调员工素质的培训、提升,主张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出让员工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空间;现在,不管是先进的跨国企业还是中国的IT企业,采用新理念新盈利模式建立的大量创新型企业,都几乎同时在追求“虚拟化组织管理”。对员工而言,更多的是对员工进行精神引导和管理。几乎所以的员工一夜之间都达成共识:进你的企业,要么能赚更多的钱,要么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果两者能结合起来,这样企业最受欢迎。
因此,当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还在“圈地运动”——拿一个项目,找政府批一块土地;“圈钱运动”——凭借企业在某个领域的优势,上市圈钱。有地有钱的企业开始“圈脑运动”——他们甚至直接进入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这些学生拿着企业提供的奖学金,在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实习,一毕业就可以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或者企业办自己的“大学”,直接通过轮训、培训影响员工的精神和意识,打造符合企业战略的人才团队。
大量还在创业的企业,大量刚刚完成原始积累或者刚刚初步形成规模的企业,不得不要站在很高的水平线和那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争夺人才。要争夺人才就必须建立符合人才发展需要的平台,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不但要吸引到人才,还要能留住人才,培养并发展人才,最终把人才和企业的前途捆绑在一起。
于是,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好的内部管理结构。需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系统。需要按照行业及企业的要求制定标准。原来旧的家长制的管理模式会被打破。职业经理人会像陈永正那样,不管在摩托罗拉,还是微软,还是NBA都可以适应并发挥良好作用。
所谓“小成功靠聪明,大成功靠系统”。
小成功,靠聪明和运气。所谓小成功,就是一只兔子,撞树而死,恰在此时被你捡到了,当然,你可以说,为什么是我捡到而不是别人捡到呢,因为您辛苦了,您勤快,您比别人起得早,您还比别人眼睛尖,或者你真的比别人聪明,别人都跑到草丛中找,你却聪明地看一眼树干。
大成功,什么是大成功?把企业创造价值的潜力推到最佳状态,把资源和能源,通过人的组织协调,加工生产,创造发明,而给社会带来成本最小,伤害最小,污染最小,但经济和社会效益却最大的回报。这种发展还是可持续的发展,会复制克隆到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会给地球上所有人都带来实际价值与梦想的机会。
要让很多人在一个平台上,天天都得到兔子,而且得到能满足各种需求的兔子,大的、小的、肥肉型的、瘦肉型的、各种颜色的、甚至会跳舞的,会说童话,会唱歌的,会表演钢管舞的兔子。这就需要一个组织系统。企业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保证了每个人的创造性都能较好地发挥,相互之间能借力,能互为支撑,能完成简单人数相加所不能的任务。而且他们要在这个系统中得到各不相同的快乐。这个系统是保证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企业的需要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