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正在前线采访。一个村一个村去跑。
因为政治最高层认可了某种愤怒,于是有些人被“解救”了。
但人们的视线成功地被“解救”到了愤怒与指责,追究责任与审判上。
没有多少媒体去关注真正需要关注的人。
那些被“解救”的人,与其说被“解救”,不如说是从一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有些人已经失踪。有些人已经病了。有些人继续承受饥饿与贫穷。他们又将如何自立于这个社会?
谁来帮助他们?
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作为媒体,是否可以发起某种形式的募捐。
但募捐这事实在比较复杂。如今许多公益活动,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纯洁。在很多人看来,某些“公益”和募捐,甚至比黑窑更黑。
要去帮助他们真不容易。媒体不可能做超越媒体本职的工作。需要有人具体去执行。
我找了几天,终于找到一家长期关注农民工,为农民工提供维权和帮助的草根组织。从他们的网站上,我知道他们是真正在努力做实事的。见了他们的负责人,谈了很多。他们非常乐意来做这个事,但也有困难。首要的是没有自己合法的募捐账号。需要再找一家注册的基金一起来做。他表示可以做执行。并推荐了一家基金。我又去找这家基金。但人家是私募基金,还需要咨询律师,看如何操作更加妥当。我只有等消息。希望下周可以落实。
其实只是想尽点心尽点力。但我意识到,有可能会付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位专职从事农民工维权的草根组织的朋友原来也是记者,因为涉足了这个领域,最终出来了,专门从事公益事业。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这样。但这事一旦开始,肯定要继续投入时间和精力。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承担。
我们谈到一个话题:虽然这几年他投入很多,没有什么收益,也没有发财,但和他的很多同学相比,他过得很快乐,很幸福。一开始,他的很多同学都怀疑他的用心是否单纯。多年过后,他的同学终于认可了他,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公益和慈善,其实是一种生活。在我们这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如何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去从事公益和慈善,在付出爱心的过程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感受别人的苦难,让帮助别人成为自己人生的一种自觉。
南都周刊的理念是,生活就是看法。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别人是如何看待生活,人与人相互分享生活的观点,不断更新,不断进步。慈善和公益是一种文明生活的“观点”,更多地关注和投入到这个事业中,凭着自己的良心,尽自己的力,只要真正投入过,也不要太过苛求,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帮助了别人也就帮助了自己。
只是我们真正要帮助到一个个具体的人,是不容易的。做一件好事,真的不容易。
接下来,要出方案,准备好协议,要和同事们一起去探讨,如何执行,如何落实。需要很多的志愿者,义工,需要很多的人一起来做一件好事,就更不容易。
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