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纯清:不文明,而且我认为是不尊重,当然要我理解,真农民朴实、勤劳,干活,我看真农民如果把它变成褒义词是对的,但是可能说这个话的人不是褒义,他是贬义,他的立场不对。
……
如此看来,是新闻的写作问题。
这个标题应该尊重袁省长的原意:“真农民”不是贬义词,因此标题应该简明,不妨改成:
《陕西省长袁纯清:“真农民”是褒义词》,至少可以把“农民朴实勤劳”联在一起产生的歧义消除。或者用最尊重原意的标题:《陕西省长袁纯清反对把“农民”一词贬义化》。把袁纯清的态度直接明了地表达出来。不产生歧义。
现在这个题容易之所以令人误读,是因为很难交代新闻的必要背景,在新闻资讯多如牛毛的时代,大多数新闻是不会被细细全文照读的,读题是大多数读者抛弃式阅读的唯一环节,不感兴趣的话题根本不读。如果不读内容,标题尊重事实尊重原意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这条新闻现用的标题就很容易让人误解,到底是指“农民”不应是贬义词,还是“朴实勤劳”不应是贬义词,还是“农民朴实勤劳”不应是贬义词?如果看整个标题,第一直觉不免令人疑惑:这个省长是不是已经默认了一个前提——现实中“农民”一词是一个已经广泛被贬义化的词?
难怪网上这么多评论都在骂袁纯清,真是冤枉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追求“吸引眼球”,标题要够诱人够冲击力,但有个别严肃媒体也受其影响。追求冲击力是新闻媒体的天性,但忠实于原意则更是严肃媒体公信力的所在。毕竟,严肃媒体的新闻不像写博客,即使随意一些也仅是作者个人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