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企业真不容易,既要有资金又有人人才,既要有管理又要有技术,既要懂金融又要懂市场,既要做品牌又要抢市场。
上午去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听了郞咸平的一个演讲。郞咸平提出:现在的中国企业都很浮躁,稍稍一成功就想扩张,就想兼并,就想做大做强。甚至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完全没有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能成功。自己成功是偶然碰上的,还是必然的?
他介绍了一个西班牙的服装品牌,叫音应该是“撒拉”,真是难听的一个名字。但据郞教授说,就是这个品牌,他的成功是必然的成功。因为它掌握了他所在行业的本质,他的战略是建立在对行业本质把握上的战略。所以他必然可以成功。
企业并不是单纯的建立品牌,而是要靠企业家认真分析市场,分析行业,找到自己所在市场的行业本质,发现这个本质不容易,不是谁都清楚这个本质的。一些人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他永远不知道为什么就取得了成功。以为这是必然的,就开始扩张,事实上他是在投机取巧,恰恰在前一个阶段就投机成功,但好运不会永远跟着你走。换另一个市场或者空间,再这样做下去就必然失败。因为行业本质决定了违背本质的战略都将失败。
郞咸平说,那个叫“撒拉”的企业,他们认为,女装的行业本质就是缩短“市场准备期”。这个概念是我的理解。所谓市场准备期就是从概念到设计到采购到加工生产,再通过物流到渠道到市场终端销售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郞咸平说,一般情况下,中国大陆服装企业的这个时间是90天到180天。相比之下,“撒拉”所需要的时间仅仅12天。
其实就是快速反应部队。一切准备好之后,尽可能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用最快速度把最好卖的款式最走俏的设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迅速推出新一批时装,赶上正在销售的旺季。同时又总是比市场现有的服装要更新潮。如此做生意,怎么能不成功?
这个例子让我思考,现在的报业市场,行业本质是什么?
而城市周报市场,行业本质又是什么?
如果说电子报,行业本质又是什么?
怎样才算是理解了行业,怎样才叫懂得市场?
换一个角度,也许可以找到一个新的答案。
现在报业竞争都在可谓激烈,甚至惨烈。三年不成功,就得自动关门,否则就靠有钱的单位养着。南方体育办了五年,报纸内容是行业创新最多,也不能说不成功,无论是读本还是内容框架,都算是优秀的。但就是因为得不到市场的认同,经营出现问题,最终被忍痛砍下。
所以,内容就像服装的设计,它肯定不能算行业的本质。
那么,是时间吗?
也不像。比时间,谁都比不了互联网和手机。这也不是报业或者城市周刊行业的本质。
那么,我们回到消费者的需求。人们为什么要读报?为什么要周末读报?
读报可以得到新闻,不,看电视也一样。
读报可以得到观点,不,看书和看电视,上网看博客,都可以得到观点。
读报还能满足我们什么需求?
难道是阅读的偏好?
一种说不清楚的个性化的感觉?
难道就是我们提出的“快乐阅读”,我们提出过的“悦读”享受?
大概是这样的吧?还要继续保持思考!
我们换一个角度再想:
每一家报纸都能满足这个需求吗?当然不是!
不同的报纸千差万别,各有各的所长,就像衣服,最基本的功能是保暖,后来演变为美感,再慢慢升格为身价的体现,个性的展示……但我们不能认为,服装的行业本质是“悦容”或者“悦扮”吧。
难道也是所谓的“市场准备期”?
能改变市场准备期,肯定增强竞争力,但这个行业是不是这个因素最关键呢?
如果是,又能如何改进?
还是,有别的?继续琢磨吧……郞咸平说,一旦你发现了这个秘密,你就要一直以它为基础做战略规划啦。
前一篇:关于李咏:你是哪个单位的?
后一篇:年过三十如何装嫩秘诀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