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越是现代化,越要有开放与宽容的心态。
这才刚刚听说市场涌现专门的陪床保姆,报纸上立即又看到新闻报道某29岁青年因对性恐惧,只盼有女孩和他无性婚姻。
本来对报纸和网络的报道也没留意。但这两件事却都在现实中亲耳听到过。一朋友的单位同事最近赶了个新潮,因为追求现代小资生活,一个人住一大套房不愿意搞卫生,请了一个钟点工阿姨。恰巧钟点工生病,换成了女儿顶替,一来二去,他还就和钟点工阿姨的女儿好上床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传说中的百事不需要干,只剩陪床一项业务。若不是八卦的嘴巴往往透露最真实的新闻,我丝毫不会怀疑,那个又红又专的青年会就是道德的模范,践行N荣N耻的楷模。
另一个案例更听得平常。因为性取向不一样。两个男女各自有着自己的性伴侣,却热热闹闹结婚,玩起了无性婚姻。某某性取向有他自己的偏好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但某某的老婆居然和他如此门当户对,不得不令人称奇。称奇之余,众听客还道以欣慰与祝福。却也有人感叹社会竟如此之和谐,世事如此之难料。
一边是新潮个性追求的屁股,一边是传统思想的脸面。一边是有性无婚的放纵,一边是有婚无性装模作样。
从朋友们的评说可知,大多数人还是抹不开性的保守,更多地宽容无性婚姻的表面文章,而嘴巴上却丝毫不宽恕那种以性为目的的无婚姻伴侣。能理解独身者的不便与孤独,表示无性婚姻多少还有一个伴。在我看来,和古时的太监取妻无异,只是现在的妻可能也主动舍弃了对性的需求,要不然就是以婚姻作幌子,同时又存在无婚的乱性。
孤独并不等于寂寞。人与人之间的淡漠才是各种社会关系纷繁复杂的根源。在人情淡漠的世界,人们不得不组成各种家庭或临时家庭,如一个个经济的合作体,以感情为借口,最终异化为物质。不知道,连性都没有婚姻,二人世界能有怎样的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恩格斯对婚姻家庭的论述也显现其历史局限性了。是世界变化太快,还是我真的不明白。
银河老师常有惊人之语。虽有无数的人对其嘲讽谩骂,但她的言论显然描述着客观的存在,扯开了许多人心中虚掩的面纱。李老师银河女士的杰出贡献,就在于充当了社会小众人群的理解者,把公权和私权界线划得更加清晰。把法律和道德作了进一步与时俱进的界定。既有利于法治观念的树立,更有利于制止道德杀人的野蛮。
公权和私权的分立,给了人们观察社会新的角度,也教育人们走自己的路,别踩他人的道。
仿用一句古人的名言:就让屁股的归屁股,脸面的归脸面吧!
后一篇:中国的比基尼滑雪女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