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纪原(一)
(2019-05-21 09:56:59)
标签:
文化 |
事物纪原
[宋]高承
【四库提要】
臣等谨案:《事物纪原》十卷,宋髙承撰。考赵希弁《读书附志》云:承,开封人,自博奕嬉戏之微,虫鱼飞走之类,无不考其所自来。双溪项彬为之序。陈振孙《书録解题》亦云:《中兴书目》作十卷,髙承撰,元丰中人,凡二百十七事。今此书多十卷,且数百事,当是后人广之云云。今检此本所载,凡一千七百六十五事,较振孙所见更倍之,而仍作十卷,又无项彬原序,与陈、赵两家之言俱不合,葢后来又已有所增,并非复宋本之旧矣。其书向惟抄帙,明正统间,南昌贡生简敬【凤麟按:正统九年陈氏刊本题作“阎敬”,当据改。】始以付梓印行,无几而板燬于火,故世间颇为难得。然敬所作序,乃云作者佚其姓氏,亦考之殊未审也。书中凡分五十五部,名目颇为冗碎,其所攷论事始,亦间有未确,如引《秦本纪》,谓名县始自秦孝公,而不知《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子县陈。杜注巳明言灭陈以为县,并不起于秦时。又谓诸葛亮始造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民间谓之江州车子。不知《三国志》注引亮《文集》载所作木牛流马之法甚详,与今之小车制度絶不相类。承所言殊为臆説。又如祓禊一条,不引《晋书·束晳传》所云周公洛邑,秦昭王河曲之事,亦属漏畧。然其他类多排比详赡,足资核证,在宋代类书中,固为犹有体要者焉。乾隆四十三年五月恭校上。【凤麟按:此以光绪丙申刊《惜阴轩丛书》本为底,参以正统九年陈华批点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日人长泽规矩也编《和刻本类书集成第二辑》之《事物纪原·小学绀珠》、1989年中华书局金圆、许沛藻点校本。】
事物纪原序
盈天地之间唯万物,亘古今有事变焉。物有万殊,事有万变,而一事一物,莫不有理,亦莫不有原。不穷其理,则无以尽吾心之知;不究其原,又曷从而穷其理哉?故圣门之学,以格物致知为先;文学之士,以博问洽识为贵;而一物不知,又儒者之所耻也。夫以有限之见闻,而究无穷之事物,况载籍之繁,汗牛充栋,虽矻矻穷年而欲其知无不尽,亦难矣。此《事物纪原》之所由作也。
敬少游郡庠时,国子祭酒颐庵胡先生致政来归,居城南别墅。敬以乡子弟抠衣门墙,考德问业,启益良多。先生尝以是书授敬曰:子详观而识之,亦格物穷理之一助也。敬拜受而伏读之,不啻溯黄河之流于昆仑,而知其源之所自也。大而天地山川,小而鸟兽草木,微而阴阳之妙,显而礼乐制度、古今事物之变,靡不原其始、推其自而详其实也。初学之士,得而阅之,则事事物物之原,悉瞭然于心目之间,亦可以知其概矣。其为益也,不既博哉!
正统甲子(1444),敬以偕计上京师,既而卒业太学,得与交天下之士,因相校雠而考订之。今年,以省亲【凤麟按:和刻本作“觐”。】归,家君命敬曰:“文章,公器也,盍与同志之士共之,毋如蔡邕秘《论衡》于帐中,而见讥于君子也。”遂锓梓以传,俾四方学者皆得以广其见闻。是亦先生之教之所及,抑固家君之志也。书凡十卷,纪事一千八百四十有一。作者逸其姓氏,不可考。正统十三【凤麟按:底本作“二”,据和刻本改。】年岁在戊辰秋八月望日,南昌阎敬书。
事物纪原序
正统甲子岁,余忝试京闱,获睹《事物纪原》一帙于书舍中,乃今祭酒江右颐庵胡先生之所传,南平赵弼先生之所删订者也。【凤麟按:正统刻本题“汉阳府推官建安陈华批点、致仕教谕南平赵弼校正”,则李果所得胡文焕本,亦系正统陈华本,而和刻本则题曰“钱塘胡文焕德甫校正”。】余忯而易之以金以归,不啻怀瑾握瑜,检阅殆遍,三复而叹曰:“天地之间,广轮之内,亘古及今,其事轸转,其物轇轕,何者非事?何者非物?事事物物,皆有本原。不求其原,譬犹睹黄河而不知其出于昆仑也,观天地而不明其由于浑沌也。欲知其原,或一事载于数书,或一物见于群议,虽谈叟不能遍观而尽识,总龟不能一览而无余。”果智不如蛛,以为一事一物既皆散见于传记,自非裒集成书,虽皓首有不能涯涘者矣。《纪原》之作,端在于斯。
余于世故,未究源委,有所懠疑,辄以质之,实多裨益。尚虑天下古今,事变不一,乡言俚语,亦皆有由,是书囊括,殆有未尽。景泰改元,叨与乡举,亦于书坊得此全集,乃颐庵所传之旧本,南昌贡士阎敬之所校正者也。观其所载,自天地生植以至虫鱼禽兽,几二千事,蒐猎经史,考古验今,分门析类,校之删本,事倍而详。然赵则固多删正,其间或举其中而不求其本,或原其始而不要其终,虽虚幻难信者可删,然皆有所考据,既不系乎彝典,又非排抵之书,其于阴阳造化、礼乐名物,亦多有助。矧《易》纪龙战于野,《诗》纪玄鸟生商,《春秋》纪变故事之出于古而流于今者,皆所当纪也。于以参裨得失,于以广其聪明,非徒无益于事而已矣。若紫姑之验来事,麻胡之恐小儿,见于他书,今俗犹行,而赵则削之;天书降于宋之真宗,乃诡诞之事,遂有天庆、天祺之节,赵则存之。“宫室”之下,本“四合雒纪始教人穴居”,旧本以为“合雒纪四始”,今则正之。进贤冠、钟馗、华表之类,彼此俱有阙文,今则足之。余非辩捷,敢以滑稽乱文?第以所载之事犹有遗珠之叹。特识见疏浅,琐事蝟纷,未能裒多益寡,其于金根、金银之谬,考究未详,惟似是似非而疑似者,不敢不辨也。且又率意批点,以便初学,遂质诸寅长太守长垣胡公、二守扶风李公、通府开州程公,众以为可受梓于余,刻木以广其传,俾余序其始终。
予惟醉经饫史,士子恒业;多闻多见,儒家所尚。然非格物致知以穷其理,广求博采以资其学,将见闻见孤寡,遇事执迷,接谈有及,未免左右言他,束手忸怩,不能为世之有无也。是书诚多闻多见之捷径,格致穷理之蓍龟,学者苟能熟读潜玩,溯流寻源,则涉猎酬对,泛应曲当,无所不可矣。此颐庵所以珍重而后学所当为至宝,博雅君子,再加增益而是正之,固所望也。成化八年(1472)岁次壬辰秋七月望日,平阳府通判成安李果书。【凤麟按:此序中华本列在阎序之前。】
事物纪原序
为学之道,必本于讲学,力行为先,而于博览记问之功,亦有不容缓者,盖讲学所以明其道,力行所以进其德,然必考究古今事物之理,以资其学问进益,然后可以曲畅旁通,而无窒碍扞格之患矣。苟或蓄之不广、记之不博、问之不精,其于事物之理,必懵然莫知其要,将见群疑塞心,如面墙壁,脱逢宾友之谈,举一事物为问,则张目缄唇,俯首无对,顾左右而言他,赧然愧恧,良由学力之未至,而亦乏记问之功也。
古之君子耻一事之弗知,故必致知格物以穷其理,尤必该博广记以资其学,二者兼尽为学之道,无偏废之失矣。汉阳推府建安陈君文辉,珍收《事物纪原》一帙,诚为学者博学之筌蹄也。尝示予曰:吾昔奉命使于江右,见此书于祭酒胡先生之馆,先生谓吾曰:“若能熟识此书,足可以泛应专对矣。斯时吾公务鞅掌,弗暇手录,俾童子抄之,其间错舛太甚,亥豕鱼鲁,莫克分析。子盍为我正之。”予批阅累日,颇得其详,而于事有虚幻、理不可信者及前代官制之繁驳者、言之琐碎而不切者皆略之;其于事理有要而失于详记者,则考订而益之。虽是书误谬之录颇正,而获僭妄之咎莫可逃矣。伏惟当世大人君子,幸恕狂僭,再加订正,以惠后学,诚万幸也!正统甲子岁春二月庚申,南平赵弼书于晴川寓馆。【凤麟按:此序据正统本补,另有正统甲子岁二月榖旦汉阳府儒学教授豫章余铎序,网传扫描本不全,从略。】
事物纪原序
宣德庚戌冬,余在大学,奉命使江西南昌。时国子祭酒颐庵胡先生致政于家,余因公暇谒见,先生欣然款留,瀹茗言谈,因出书一帙,谓曰:“此《事物纪原》也,君亦曾阅否?”余曰:“久知此书之名,未获一见。”先生曰:“是书不可不读,若能熟记此,非但可以格物致知,而亦足以泛应。”余遂假卷归公馆,玩阅累夕,深有所感发,信乎为进德之门庭、造道之机要也!因抄录,第以王事靡,公务倥偬,未暇校雠。逮承匮汉阳,尝有志修集成编,又为听所系而弗果。乃请前汉阳邑庠掌教南平辅之赵先生,三复订校,辨其鱼鲁亥豕之讹,正其金根金银之误。其所载有谬处者,珊而正之;脱简缺略,则考究增益。由是事备而不烦,理明而切实,使后学得观之,诚非小补。余故不敢独善,命子昌缮写成帙,捐俸鸠工绣梓,以广其传,与天下士夫共之。遂识其颠末如上云。正统甲子岁仲春谷旦,湖广汉阳府推官建安陈华文辉书。【凤麟按:此序据正统本补。】
事物纪原总目
卷一
天地生植部一
正朔厯数部二
帝王后妃部三
嫔御命妇部四
朝廷注措部五
治理政体部六
利源调度部七
卷二
公式姓讳部八
礼祭郊祀部九
崇奉褒册部十
乐舞声歌部十一
舆驾羽衞部十二
卷三
旗旐采章部十三
冠冕首饰部十四
衣裘带服部十五
学校贡举部十六
卷四
经籍艺文部十七
官爵封建部十八
勲阶寄禄部十九
师保辅相部二十
法从清望部二十一
卷五
三省纲辖部二十二
持宪储闱部二十三
九寺卿少部二十四
秘殿掌贰部二十五
五监总率部二十六
环衞中贵部二十七
卷六
横行武列部二十八
东西使班部二十九
节钺帅漕部三十
抚字长民部三十一
京邑馆阁部三十二
会府台司部三十三
卷七
库务职局部三十四
州郡方域部三十五
真坛净社部三十六
灵宇庙貌部三十七
道释科教部三十八
伎术医卜部三十九
卷八
舟车帷幄部四十
什物器用部四十一
嵗时风俗部四十二
宫室居处部四十三
城市藩御部四十四
卷九
农业陶渔部四十五
酒醴饮食部四十六
吉凶典制部四十七
博奕嬉戏部四十八
戎容兵械部四十九
战阵攻守部五十
卷十
军伍名额部五十一
律令刑罚部五十二(附胥吏八事。)
布帛杂事部五十三
草木花果部五十四
虫鱼禽兽部五十五【凤麟按:此目仍网传四库电子本之旧,然底及校本皆无序号。另底本及校本皆有细目,今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