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教育的艺术

(2020-09-24 12:32:22)
分类: 教学
教育的艺术
——《怎样把课讲好 大罕数学教学随笔》第1.12节
大罕

      有人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 郭先生的回答是:“如果你告诉学生, 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 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 

      实际上,郭先生给出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直叙;第二种是设问,第三种示错。这三种方法都是教育的方法,也是教育的艺术。

      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当然是一种教育。直接把结论告诉对方,这叫直叙法。比如,我们学习历史,要靠书本或教师的阐述,这就是直接告诉答案。否则,难道要我们活个五千年亲历一遍?又如,前n个正整数的平方和公式,直接问学生,学生当然不知道。难道要花一节课的时间探索和推导给学生看?一般没这个必要。也就是说直接告诉结果即可。(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它。)

      问学生:3乘以5等于什么?这个方法叫做设问法。这是启发式教学常用的方法。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设问式的教学,创造“愤”、“悱”情景,迫使学生想办法得出答案。

      设问让学生感到“愤”,处于一个急于解决又未通达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老师说:请大家把手拿出来,数一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设问让学生感到“悱”,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老师肯定地告诉大家,3乘以5就是等于15。这就是“发”。

      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4,这是示错法。著名特级教师裴光亚[注]把它叫成“教育方略与数学真理错位的教育艺术”。

      试错法即猜测-反驳法。猜测是第一步,没有猜测,就不会发现错误,也就不会有反驳和更正。人类在探索科学和治理政治的时候,有时使用试错法。这个方法完全可以拿到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来。

      3乘以5等于14,明显是谬误的,而这个错误能被学生检测出来并加以纠正,这就是示错法。

      示错与出错,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故意设计的,后者是无意造成的。在教学中有意出现错误,通过纠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示错法”应恰当地运用,不可滥用。

      教师在教学中无意出错,常会受到管理层究责和学生的非议。其实,教师出错, 一方面难以避免,另一方面不见得就一定是坏事。通过纠错,师生双方都受到教益。甚至我主张有时就在课堂上回答学生提的数学题,教师不加准备,像答记者问一样。哪怕教师做不出来或者做错了,也无妨。前提是师生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有充分的信任。

      [注]裴光亚(1955—2018),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科原主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