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错漏百出的《中国初等数学研究史话》

(2015-09-27 16:53:43)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帖
数学发展,需要评论。请看彭翕成系列评论文章《☆☆☆☆的中国初等数学研究史话》。

错漏百出的《中国初等数学研究史话》

 

昨晚,我的博文《莫名其妙的《中国初等数学研究史话》》发出之后,本来没几个人知道的书,很多人有了兴趣。好几个网友让我联系刘培杰,收取广告费。也有网友问:该书值得入手么?除了看八卦,还能学到什么,毕竟98的定价不便宜。

我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本书问题很多,谁买谁后悔!

 

你听说过《堆素数论》吗?

你听说过“薄--薄”读书学习法吗?

你理解什么是千里马式的伯乐吗?

如果这些你都能理解,那你能理解一个1898年出生的人,在1895年就证明了一条群论定理、译《罗素算理哲学》吗?

我怀疑作者不是在写数学书,而是聊斋。

[转载]错漏百出的《中国初等数学研究史话》

这仅仅还是随手翻到p54,找到的几处错误。这充分反映了作者对华罗庚、傅种孙等前辈极不尊重,反映了作者治学态度极其马虎,这样的书出版流传,误人子弟。

又如“二杨”十分推崇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小册子。其中p112写道:我们应当十分感谢和敬佩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和总编,感谢和敬佩这套小册子的历任责编王文才、叶中豪、王耀东、冯贤、赵斌、韩希塘等先生。

学数学的都知道,所谓“依次”是要讲求顺序的。“历任”也是如此。但从“二杨”的排序来看,他们对这套小丛书以及历任责编缺乏了解。以我所知,比较可靠的排序应该是:赵斌,冯贤,韩希塘,王文才,叶中豪,王耀东。不能因为叶老师名气较大,就将之排列在前。毕竟这本书还是“史话”,不是“大话”。

翻至p110,有一句话,我实在看不懂,不知哪位专家教我。

P110上海教育出版社更是雄心勃勃,一方面推出以卜允台先生设计的寓意深长的封面;一方面为标志的精品“小册子”若干册。

[转载]错漏百出的《中国初等数学研究史话》

我的理解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一方面推出了很多的封面,另一方面推出以**为标志的小册子若干。

一个出版社推出很多封面干嘛?出封面集吗?我想不是。百思不得其解。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刘培杰工作室的一个“阴谋”,故意写一段不通的话,奚落同行。如果不是故意为之,我建议刘培杰工作室的编辑,培训后再上岗。

   

 

  出错这么多,是不是编辑的问题呢?

         该书作者对审核的编辑是这样评价的:刘培杰工作室创品牌,出精品,决不粗制滥造。所以有理由相信这些错误是作者自己的。

[转载]错漏百出的《中国初等数学研究史话》

 

搬弄是非的《中国初等数学研究史话》

 

书里公开了很多私人信件,摘录部分如下。

 

p201:叶军来信

天津会议,为了名和利,首先使得沈文选、萧振纲两人产生隔阂,导致回来以后对学会没有任何交代。仅通知我1993年的会议要在湖南召开,就连一份天津会议的完整资料都没带回。沈文选干脆说他仅代表个人参会,有关事情请问萧振纲。而萧振纲从天津回来之后,也没任何反应。天津会议,把萧振纲作为领导抬出来,更加激发了沈文选的不满。按照我们学会正副理事长的排序,沈文选是排在萧振纲前面的。

 

p205:萧振纲来信

自天津回家后不几天,我即去长沙与叶军会了一面,向他汇报了天津会议的一些情况及第二次会议准备到长沙开的有关事宜,但叶军大摆架子,大发雷霆,说是“没有给他磁杯(会议期间每个代表有一个),什么‘介绍我们成立初数会的情况不应由沈文选(他)没有资格’”云云。问及第二次会议打算怎么办,答曰:“我有什么办法?你们这些人只写了几篇臭文章,根本不会办事。”弄得我一脸写满了尴尬,怏怏而离。沈文选和他谈的时候也碰了钉子。

 

p208:萧振纲来信

叶军理事长将其论文收集和审察的任务推给我以后,这里的事情他便事事不管,不仅如此,他还邀请了几个人编写复习资料,买书号(打着初数会的牌子与湖南省数学通讯争市场。我想叶军作为一个理事长,本应想尽办法为开好此次会出主意,筹集资金。结果他办法是想了,但钱往自己口袋里装。我们估计,他此举至少往自己口袋里装五万。……老实说,这个人实在不是一个家伙(还私下说要解散初数会)。本来湖南师范大学张校长已经答应赞助3000元,可叶军怕麻烦,以各种理由推脱。

 

p209:杨世明信

叶军打着初数会牌子编资料个人赚钱,沈文选、杨林、萧振纲都来信说了,这真是湖南初数研究运动的一个不幸。……这种被钱、势迷了心窍的人我碰到的不多,但也有一两个,只好听之,好在他们都逐渐销声匿迹了。

 

本来背地说别人几句不好听的,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杨世明把这些信件全部公开了。

信也是著作的一种,写信人拥有著作权。杨世明这样公开私人信件,经过人家同意么?这是侵权行为!杨世明这样做,以后谁还敢给他写信,和他说话呢!

 

这些本来是1992年的事情,过去20多年了,何必再提。但杨世明为了体现他调解有功,大肆宣扬。

试想以下情境:

沈文选走在路上,某人走上前去说:沈老师您这么大年纪了,没必要再和萧振纲争什么啦……

叶军走在路上,某人走上前去说:叶老师最近辅导资料卖得如何?家里缺磁杯么?我送你一个!

 

圈子本不大,随着这本书的出版流传,用不了多久,大家都知道了。出现上述情境也不是不可能。到了那时,杨世明如何去面对老朋友沈文选、萧振纲呢?至于叶军,在杨世明心中,已经“销声匿迹”,不用考虑了。

 

杨世明口口声声讲团结,讲奋进。但在我看来,他出这本书会把初数会推向绝路。我现在慢慢理解,为什么周春荔不愿意给这本书作序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