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平面几何难题一则
大罕
解答:
第一步,证明点F是线段AD1的中点.
过点A、D1分别作直线OF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如图2,
∵△OND1≌△OCE1,且△OMA≌△OCB,
∴AM=DN(=OC),∴可知△FND1≌△FMA,
∴AF=D1F.
第二步,计算AD1的长.
在△AOD1中,依题意,∠AOD1=60°,过点D1作DT⊥OA,垂足为T,如图3,
由OD1=6,得D1T=3√3,于是AT=10-3=7,所以AD1^2=27+49=76.
第三步,计算OF的长.
OF是△AOD1的一条中线,根据定理“平行四边形四边的平方和等于两对角线的平方和”,则有
2(OA^2+OD1^2)=AD1^2+(2×OF)^2
即 2(100+36)=76+4×OF^2,
解得 OF=7.
第四步,计算△OBE1的面积.
过点E1作BE的垂线,垂足为H,如图4,
由∠AOD1=60°,知∠BOE1=120°,
∴∠HOE1=60°,
由OE1=6,得E1H=3√3,于是△OBE1的面积=(1/2)OB×E1H=(1/2)10×3√3=15√3.
第五步,计算BE1的长.
由第四步知,OH=3,故BH=13,
∴BE1^2=BH^2+E1H^2=169+27=196,
∴BE1=14
第六步,计算OC的长.
△AOD1的面积=(1/2)BE1×OC,
∴OC=(30√3)/14=(15√3)/7.
最后第七步,作答.
∴OF=OC+OF=7+(15√3)/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