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平面几何难题一则

(2014-07-04 17:21:21)
标签:

教育

分类: 几何
初中平面几何难题一则 
大罕     

    有初三学生中考前两天在QQ上问我一道几何题,我看后立刻回复给她:“此题较难,这时你不要攻难题,不要管它,赶急复习自己的.”  现在中考已过。我把研究此题的结果,发表于下,回答这位学生,也供论坛里有兴趣的朋友看看。
  问题:
    如图1,△AOB与△DO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O,E在同一直线上,AO=B0=10,DO=EO=6,现将Rt△DOE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得到△D1OE1,D与D1对应,连接AD1,BE1,过点O作OC⊥BE1,交BE1于点C,交AD1于点F,求CF的长.http://bbs.eduu.com/forum.php?mod=image&aid=2344964&size=300x300&key=f627e592d63a8832&nocache=yes&type=fixnone
  解答
   第一步,证明点F是线段AD1的中点.
     过点A、D1分别作直线OF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如图2,
     ∵△OND1≌△OCE1,且△OMA≌△OCB,
     ∴AM=DN(=OC),∴可知△FND1≌△FMA,
     ∴AF=D1F.
  第二步,计算AD1的长.
     AOD1中,依题意,AOD160°,过点D1DTOA,垂足为T,如图3
   OD1=6,得D1T=3√3,于是AT=10-3=7,所以AD1^2=27+49=76.

  第三步,计算OF的长.
     OFAOD1的一条中线,根据定理“平行四边形四边的平方和等于两对角线的平方和”,则有
      2(OA^2+OD1^2)=AD1^2+(2×OF)^2
     2(100+36)=76+4×OF^2,
    解得 OF=7.
  第四步,计算OBE1的面积.
    过点E1作BE的垂线,垂足为H,如图4,
    由∠AOD1=60°,知∠BOE1=120°,
    ∴∠HOE1=60°,
    由OE1=6,得E1H=3√3,于是△OBE1的面积=(1/2)OB×E1H=(1/2)10×3√3=15√3.
  第五步,计算BE1的长.
     由第四步知,OH=3,故BH=13
     BE1^2=BH^2+E1H^2=169+27=196
     BE1=14
  第六步,计算OC的长.
    AOD1的面=(1/2)BE1×OC
   ∴OC=(30√3)/14=(15√3)/7.
  最后第七步作答.
   OF=OC+OF=7+(15√3)/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