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0,在中间;经过∞,在两边
——求直线斜率范围的口诀
大罕
过定点的动直线,与定线段总相交,求动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这样的问题一般通过画图来解决。借助几何图形,判断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解析几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叙述如下.
首先我们看两个有趣的现象:
如图1,设
P为定点,直线l1过点P且斜率为负值,直线l0过点P且斜率为0,直线l2过点P且斜率为正值.如果直线l从l1位置绕着点P按逆时针方向经过l0位置,再继续旋转到达l2位置时,直线l的斜率由负值变为0,再变为正值;
如图2,设
P为定点,直线l1过点P且斜率为正值,直线l0过点P且斜率不存在,此时记斜率为+∞(或-∞),直线l2过点P且斜率为负值.如果直线l从l1位置绕着点P按逆时针方向经过l0位置,再继续旋转到达l2位置时,直线l的斜率由正值变为+∞且其绝对值越来越大,然后再从-∞变为负值且其绝对值越来越小.
这两个现象在求直线斜率范围时起着关键的作用,以上我们已作仔细的研究.
![[原创]经过0,在中间;经过∞,在两边. [原创]经过0,在中间;经过∞,在两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其次,求直线斜率的范围有三个类型,我们逐一加以考查:
第一个类型:直线l旋转时经过水平直线l0.![[原创]经过0,在中间;经过∞,在两边. [原创]经过0,在中间;经过∞,在两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例1.已知线段AB的端点A(2,-1),B(1,6),直线l经过点P(-2,3)
且与线段AB相交,则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图3)
分析:直线PA和PB分别是满足题意所有直线的边界直线,kPA=
-1,kPB=1,其它直线位于PA和PB之间(包括k=0的直线),所以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1)
.
小结:直线l(本题中的PA)旋转过程中经过斜率为0的直线,则直线l的斜率取值在边界直线斜率之间,简称为“经过0,在中间”.
第二个类型:直线l旋转时经过铅直直线l0.![[原创]经过0,在中间;经过∞,在两边. [原创]经过0,在中间;经过∞,在两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例2.已知线段AB的端点A(-3,-3),B(2,-1),直线l经过点P(-2,3)
且与线段AB相交,则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图4)
分析:直线PA和PB分别是满足题意所有直线的边界直线,kPA=6,kPB=
-1,其它直线位于PA和PB之间(包括k=∞的直线),所以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6,+∞)
.
小结:直线l(本题中的PA)旋转过程中经过斜率为∞的直线,则直线l的斜率取值在边界直线斜率的两边,简称为“经过∞,在两边”.
第三个类型:直线l旋转时既经过水平直线l0,又经过铅直直线l0′.![[原创]经过0,在中间;经过∞,在两边. [原创]经过0,在中间;经过∞,在两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例3.已知线段AB的端点A(-4,-2),B(1,6),直线l经过点P(-2,3)
且与线段AB相交,则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图5)
分析:直线PA和PB分别是满足题意所有直线的边界直线,kPA=5/2,kPB=1,其它直线位于PA和PB之间(包括k=∞的直线),所以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5/2,+∞).
小结:直线l(本题中的PA)旋转过程中既经过斜率为0的直线,又经过斜率为∞的直线,则直线l的斜率取值在边界直线斜率的两边,简称为“经过∞,在两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