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朦胧的期待》(萧红)读后感!

(2022-04-08 00:04:58)
标签:

阅读感受

朦胧的阅读体验

 

李妈只有25岁,在长官老爷家做女仆,警报声响起的那些晚上,她都会很紧张,会反复跟老爷、太太核实特务连是不是也要上前线打仗,因为她担忧长官老爷的卫兵金立之,是否一定要上前线打仗;于是在李妈得知金立之也要出发到前方去之后,她就唱起了这支曲子。

“一年之中三百六十日,
  日日在愁苦之中,
  还不如那田上的飞鸟,
  还不如那山上的蚱虫。……

因为,围绕金立之的愿想,是她心中朦胧不安的期待。

读萧红短篇小说《朦胧的期待》(首刊于1939年《文摘》战时旬刊36),需要回到1937年前后那段抗战的日子里,人们经历的一切。战争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境遇和轨迹。如果没有战争,李妈和金立之会结婚生子吧?这当然是李妈的期待。在小说中李妈的这个期待的确是朦胧的,她没有明说自己是多么希望金立之能不上前线,她只是悄悄打探、期待:“太太,警报不是多少日子夜里不来了么?”李妈站在黑夜里,就像被消灭了一样。李妈又问:“特务连也打仗,也冲锋,就和别的兵一样?特务连不是在长官旁边保卫长官的吗?好比金立之不是保卫太太和老爷的吗?”她内心期待的答案是:“特务连不会上前线打仗的。”然而,太太的回答是:“紧急的时候,他们也打仗,和别的兵一样啊!你还没听金立之说在大场他也作战过吗?”李妈又问:“到大冶是打仗去?”隔了一会她又说,“金立之就是作战去?”太太的回答非常肯定:“是的,打仗去,保卫我们的国家!”
  朦胧的期待和询问得到的回应是肯定的:答与愿违。

李妈的心情一下沉重起来:“李妈离开了院心,经过有灯光的地方,她忽然感到自己是变大了,变得像和院子一般大,她自己觉得她自己已经赤裸裸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又仿佛自己偷了什么东西被人发觉了一样,她慌忙地躲在了暗处。”故事写到此,李妈的爱恋和期待都是朦胧的,不愿被他人知道的,而心爱之人金立之必须上前线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之后,她忧郁的声音在曲子声里,甚至“从勺子、盘子、碗的声音,也都知道李妈是忧郁了,因为这些家具一点也不响亮。”李妈感到“只是一刻把其余的人生都带走了”。

金立之终于登场之时,是他出发当晚回来跟老爷、太太告别之时。李妈期待单独跟金立之交谈的时刻,未能如愿;她又匆忙跑到街上去给他买烟,甚至想到把手头的工钱都让他带走,但又未如愿,在她买烟归来之前,金立之已跟连长离开了。留下李妈只能回味着他曾经说过的要娶她的话,又想起之前的另一段情感,也是说要娶她,也是去了前线打仗。那晚李妈的心中无比伤感:“她觉得虫子今夜都没有叫过,空的,什么都是不着边际的,电灯是无缘无故地悬着,床铺是无缘无故地放着,窗子和门也是无缘无故地设着……总之,一切都没有理由存在,也没有理由消灭……

故事最后,李妈做了一个圆满的梦,梦不仅强化了朦胧感,且呈现了更多的不现实。

默默的期待、未告白的爱情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也是朦胧的,特别是被爱恋者几乎以背景形象存在,只剩下说不清的个人情愫,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李妈是敢爱的,对美好人生是有期许的,她既被五四运动后的那个时代启蒙,又受制于那个时代未被启蒙的观念,就有了对自我情感朦胧的追寻,而非大胆明确的追求,就连期待也是朦胧的。

对话的意图是朦胧的,李妈内心活动的动作表现也是朦胧的。

萧红根本没打算写直白的爱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