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记守望“三座山”
(2009-05-11 18:04:39)
标签:
财经杨书记守望三座山 |
井岗山、庐山、八宝山。简称“三座山”。
“三座山”论,出自河南省周口市(地级市)纪委书记杨正超之口。我星期天在网上浏览时偶尔读到杨书记的“三座山”论,颇有感慨,决定就此凑篇拙文填补周一本栏空缺。
杨书记的原话是:“我们干部要看三座山,一看井冈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打下的江山,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上丢掉;二看庐山,我们党历史上在庐山曾犯过错误走过弯路,要认真反思那段走过的弯路,牢记历史上的教训,不忘过去,面向未来;三看八宝山,有多少官员最后都进了八宝山化为了一缕烟。只有做好事、做好官,才能被人们所铭记。”
杨书记的这番话是在中共周口市委党校讲的,台下的听众皆周口市及下辖各县市的“五品”、“七品”、“九品”党员领导干部。
这一大批官员正在集中组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教育活动。这项活动在党内展开,覆盖全国县以上党政机关。杨书记为官员们作报告、上发条,告诫他们做官首先要戒贪。怎么戒贪----首先是守望“三座山”。
鉴于县级、地级纪委书记腐烂掉的也不少,最近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元华又被“双规”----在网上,杨书记的“三座山”论并未引起共呜,相反,讽刺挖苦杨书记的跟贴倒不在少数。
我无意为杨书记呜不平,根据网上搜索到的资讯,杨正超汝南县委书记出身,1999年改行纪检工作,2007年获全国十大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按照常理推论,杨书记在当地的官声估计还不错,至少是说得过去的。说句公道话,今日中国贪腐官员太多,但清廉抑或基本干净的官员也不少,“洪洞县里无好人”一说是带片面性的情绪化评判。
坦率言,我未必认同杨书记的“三座山”论,但我对杨书记“三看八宝山,有多少官员最后都进了八宝山化为了一缕烟”颇为认同。
说真话,我也未必相信杨书记的“三座山”论能对“体制性腐败”起到带根本性的遏制作用。我甚至怀疑在杨书记作报告时,台下不少“听众”可能正昏昏欲睡......
然而,无论如何,一个地级市,在组织官吏进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教育活动时,安排纪委书记作一场防腐倡廉警示报告是十分有必要的,亦是值得其它地方借鉴效仿的。
做官其实就是做人----做官人真该想个明白:自古没几个做官的死于饥寒,但死于敛财的历朝历代黑压压一片。官人也是人,不可能把金钱带入坟墓,金钱却能把官人送进地狱。从公仆到贪官,一念之差;从官人到犯人,一步之遥。
周口系河南的欠发达地区,那儿有些个官人,五保老人的赡养费敢贪,残疾人的补助金敢贪,国家治理沙颍河专项拨款敢贪,补给农民的惠农款也敢贪。还有什么不贪的?所见,当今世道,想让官人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面对工作思责、面对利益思灾,实在有点儿奢谈。然而,奢谈可以不谈,面对充满诱惑、布满陷阱、害人无数的现行“体制痼疾”----凡为官者,洁身自好要求太高,自我保护意识多少应当有点。
周口系河南的欠发达地区,那儿有些个官人,五保老人的赡养费敢贪,残疾人的补助金敢贪,国家治理沙颍河专项拨款敢贪,补给农民的惠农款也敢贪。还有什么不贪的?所见,当今世道,想让官人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面对工作思责、面对利益思灾,实在有点儿奢谈。然而,奢谈可以不谈,面对充满诱惑、布满陷阱、害人无数的现行“体制痼疾”----凡为官者,洁身自好要求太高,自我保护意识多少应当有点。
朱元璋曾告诫官员,守着俸禄过日子,如同守着一口井,
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如果一旦因贪渎而进了局子,这口井的水就永远喝不到了。家财万贯、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为官者还该想个明白:家财万贯、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七尺。倘若子女不如你,就算给他金山银山,他早晚坐吃山空,给他留(贪)那么些钱干什么?倘若子女胜过你,比你有本事,比你能挣钱,又何必还要你去为他贪钱?
呵呵,朴素道理比杨书记“三座山”论更简洁明了。
前一篇:可叹王峥嵘 可悲王佳俊
后一篇:高考“三项加分”哪项最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