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危机下的抗跌板块

(2009-02-12 10:56:44)
标签:

财经

b2b

b2c

c2c

抗跌板块

                       经济危机下的抗跌板块
  
                              鲁宁

本文所说“抗跌板块”,不是指股市中某个上市板块,而是经济危机下,逆势飞扬的一种工商业业态———电子商务。具体来说包括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C2C(个人对个人)业态。

把电子商务定位于工商业业态而非商业业态,并非笔者随心所欲。先解读上海昨日公布的一组数据:

其一、去年上海电子商务交易破2700亿元,其中B2B交易额占到总额之92%,年增幅高达13.7%。B2B通俗点讲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物流交易。传统物流交易通常需要中间环节,这一块,上海去年的增幅不足9%;上海去年GDP的增幅9.7%,二者大致持平。但拿B2B增幅与传统物流增幅一对比,同样遭遇经济寒流,前者继续逆势上升,后者则明显疲软。由此,B2B成为“抗跌板块”令人信服。

其二、扣除上海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中B2B所占据的92%,剩余的8%就是B2C和C2C交易之和。论总量B2C及C2C之和微不足道,但上海去年B2C及C2C增幅却高达36%。通常,B2C及C2C又叫网购、在线支付、在线缴费等所发生的交易,倘若没有电子交易一说,其发生的交易额将计入传统商业零售统计范畴。关键的亮点正在这儿,上海去年商业零售总额增幅才17.9% ,若与B2C及C2C合计36%的增幅作对比,前者的增幅用“黯然失色”加以形容并不为过。

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危机下上海最具亮色的“抗跌板块”,有多重价值值得充分评议。

上海重点企业已有20%的交易量通过B2B平台进行,宝钢、上汽、上海烟草等业界大鳄,通过把大客户业务转移至B2B平台,实现了节支增利增效的“华丽转身”,这样的转身对于制造业抗击经济寒流侵袭,是多么必要和可贵。

国内中小企业眼下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呈空白状的也不在少数。可在上海,已有11万户小企业普及使用B2B交易平台,每月只消支付几百元租金,小企业内部传统采购部门及采购员队伍即可基本“省略”,由此减少的支出等于为小企业凭空捡回翻倍的利润,意味着同样的寒流来袭,沪上小企业的御寒能力高出了一截。

上海已有24种公共事业收费等通过B2C实现,市民“逛网店”全年日均消费5300万元,市民的时间、交通等综合购物成本大幅降低,直接和间接(购物成本降低刺激进一步消费欲望)扩大内需功不可没。国内大城市都纷纷强调调整城市经济结构、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可喊了多年,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上海在一个“点”上的相对成功为国内诸多大城市提供了三个清晰结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将改造并最终颠覆传统的物流模式。

传统商业与信息化融合打造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植入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加快大城市结构调整,提升城市功能,刺激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互联网及IT产业首次遭遇“滑铁卢”是2000年前后,而上海却以较低的实验成本,于2001年初逆势尝试电子商务推广实践,到2002年,交易额迅速达致250亿元。至2008年,交易量以几何级数般增长至2700亿元。短短8年,电子商务沪上结硕果,上海信息委履职能力尤其值得一议:做规划、定政策、订规矩、促立法、当裁判绝对不做运动员、整合资源而不占有资源……下月1日,国内首部电子商务立法将正式实施,配套政策措施提前细化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部门如何通过支持社会创新创意,培育城市经济新增长极,上海为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