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案尚在博弈,医疗欠帐已开始偿还》

(2008-01-06 14:44:02)
标签:

杂谈

     《方案尚在博弈,医疗欠帐已开始偿还》

                          鲁宁

2007年,由医改牵头机构----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领衔制定的医改方案共有九套,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卫组织、世行、麦肯锡、北大等机构所做的方案。这些方案其实都是财政出钱作为课题研究报告提出来的。

由于医改方案课题研究的背后具有丰厚的“油水”,社科院、医药商业协会、医药行业协会也“自掏腰包”,向国家医改协调小组提交了各自的医改方案。很显然,社科院不愿被“边缘化”,两家行业协会则要争取医改话语权及保护药企和流通环节的既得商业利益。

新年伊始,各套方案被国内媒体争相炒作,但没一家媒体能拿到各套方案的完整版,于是众媒体看似热闹,实乃玩一把文字游戏填充版面,除了自娱自乐煞有其事,真正因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而徒叹无奈的老百姓,对众媒体再度炒作医改方案吊人胃口的做法不屑于顾。事实上,医改方案面临的三大关键难题媒体并未能涉足其中:

一、公共医卫服务政府财政肯出多少钱(其中还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出钱比例),覆盖范围有多大,财政投入逐年递增之比例,以及用何种手段对政府履行公共医卫服务实施问责硬约束;

二、医院、药企、流通环节因多年“泛市场化医改(其实质是政府卸包袱)”所形成的既得利益如何重新洗牌。这里须补充说明一点,2005年被媒体广为报道的所谓前期“失败的医改”,从其内容到性质,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医改;

三、医卫服务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之间如何重新界定。这也是一次洗牌,其利益攸关在于,哪些医疗机构的哪几类医卫服务属于公益性质,对具体的医疗机构而言,一旦进入了公益服务的“笼子”,就意味着享受大把的政府补贴资金。

我以为,正是以上三个关键问题,对当事各方皆利益攸关,却谁也不便公开站出来明确主张已方利益----谁都不肯做“出头鸟”吃舆论的“枪子”。于是,尽管“九+X”套方案均已提交政府权衡定夺,但政府却不便采取民主程式将各套方案公布于众,广纳社会意见和建议。何矣?只缘政府本身属医改的“利益中人”也。

医改方案快刀斩乱麻抓紧出台还是久拖难决,关键看政府决心是否果敢,眼下政府是有顾虑的:即便继续维持医卫服务的“泛市场化”现状,也事实上存在着不受“泛市场化”之忧的享受“特殊医卫服务”的社会群体。话说到这份上,必须再挑明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不管最终的医改方案是个啥形态,它一定是个低保障、广覆盖的方案,先解决公共医卫服务的“有”,再逐步提高“量”和“质”,提高保障程度。因而,从政府心理活动分析,它必然要回避客观存在的“特殊医卫服务”与“普遍医卫服务”的巨大落差带来的道义压力。

然而,尽管医改方案何时公布难以确定,且公布之后也只是个“过渡性”方案,但我并不否认这两年尤其是去年一年,政府为偿还公共医卫服务多年欠帐的努力。偿还欠帐,各地区政府虽程度有差异(背后是财力和主动性的差异),但都已行动了起来。以上海为例,去年一年,大中小学不分公办民办,在校生一律纳入基本医保范围。还有,上海本地户藉先前无医保的260万市民,不分性别年龄,也一概纳入了基本医保。再有,在苏浙沪两省一市,农民医保(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也拿出了前所未闻的实施力度。所有这些举措,尽管保障标准不高,但政府诚意该肯定还须肯定。

从媒体推进医改的责任出发,炒作方案只须拿现成材料及小道信源加工合成即可,省事省心。深入基层,实地剖析政府医保扩面所取得的成效和新暴露的问题,却需要真学识和真功夫,且费时费力。可我觉得,恰恰是对后者费力气,才是媒体推进医改的使力方向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