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厘岛的“焦点”是美国》

(2007-12-05 13:17:35)
标签:

时事评论

 

                 《巴厘岛的“焦点”是美国》

                           鲁宁

全球气候变化如今愈来愈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热议。

气候失常令人不爽,增大百姓家庭开支还影响生活质量。

国际舆论每每说到气候变化原因,中国和美国的碳排放过量往往成为焦点话题。

这不,眼下(12月3日至14日)正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又有不少西方媒体揪住咱们国家的领口不放,似乎只要压迫中国大幅减少碳排放,这个世界就会重新“变凉”。

从碳排放的绝对数量看,以2006年为例,老美占全球25%,咱们中国也大致与老美相当。单纯计较数量,全球舆论紧盯住中国和美国似乎挺有点儿道理的。

但是,同样数量的碳排放,还得看排放的“性质”和“缘由”,我归纳下来,有下例问题不能不加分析和澄清:

同样为碳排放大户,若要追究“大国责任”,因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存在巨大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也即不能简以数量论责任大小。

经济全球化进程选择中国作为阶段性“世界工厂”,为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生产中低档日用消费品和初中级工业制成品,由于产业层级与能(资)源消耗成反比,中国现阶段受工业化水平、发展阶段及国际产业分工等三个方面的实际约束,每万美元GDP的碳排放数量,就算国内节能减排措施全部到位,也势必比发达国家的同类指标要高得多。离开发展阶段等现实约束,单一就数量论责任很不客观也无实质意义。

换个角度思考,假如“世界工厂”不选择中国,也必定会选择其它国家或地区,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世界工厂”所生产的日用品和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是刚性的。由此,只要地球人对这部分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碳排放就属于“必须排放”。

还有,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主要经济学特征,首先表现为“贫穷世界工厂”的特征----投入(包括资源消耗)很高而收益很低的特征,换个说法,中国在为发达国家“打工”。因此,相对于老美的由奢侈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美式碳排放”,中国作为同阶段“世界工厂”的碳排放显然要比“美式碳排放”祟高得多。抑或说,中国碳排放所造成的污染责任要轻得多。

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在上世纪未就已问世。到目前为止,全球所有的发达国家中,惟独美国仍然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当然,美国并非对本国碳排放不加控制,我以为,美国之所以拒绝《京都议定书》成为“孤家寡人”,主要是拒绝接受《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针对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责任。

就这个结论,小布什今年9月在“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会议”上的强词夺理就是最好的注解:在那次会议上,小布什辩称:减排温室气体应遵循自愿原则。美国赞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必须以不危及美国人更美好生活方式为前提。所见,这次在巴厘岛,真正的焦点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那就是美国的态度。

反观咱们国家,自签署并批准《京都议定书》以来,节能减排从认识到举措年年有进步,就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对中国的较真劲儿表示赞赏。我还以为,咱们国家下大决心抓节能减排,是为承担国际义务,做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需要。但这只是外在需要,最根本的需要是内生的,这就是以节能减排为抓手,落实科学发展及致力于发展的可持续尤其是通过抓节能减排,可以借势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技术层级,
乃一举多得尔。

减少碳排放,中国已经做了很多,还将做得更多。实情如是,我们却一次次被置于国际舆论的风暴眼,咋看都觉得有人对中国不友好。其实呢,还在于我们运用和争取国际舆论的功力----“外宣”的能力不足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