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猜想考量央行调控技艺》
鲁宁:6月13日《东方早报》社评
从前天晚间到昨日午前,5月份PPI和CPI数值相继公布。PPI略有下降,CPI明显上升,但增幅小于股民和机构的预期。先公布PPI,再公布CPI——
这一细节的变化令人玩味,说明管理层吸取5月30日“夜半鸡叫”的教训,想刻意降低“敏感数据”对目前仍惊魂未定的股市的冲击,这样的行政思维值得肯定。
由于沪指从4300点下泄至3400点带来的伤痛尚待消解,多数新散户的大量资金仍被深套其中,外加5月份CPI突破警戒线在数据公布前就无悬念,且周小川提前祭出“不排除继续加息”的预防针——受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随上周二下午“看得见的手”隐蔽指挥股市大户紧急“救市”,继而跟进抄底买盘的机构及散户(以前期以清仓的老股民为主),在短线小赚一笔后,从上周五开始纷纷再度减仓,至本周一,沪指虽说仍呈继续上攻状,但攻势明显疲软。昨日开市后,沪指连续下挫,一度有跌穿3900点之虑。随着CPI数据公布,昨日下午,按常理沪指当继续下跌。不可思议的是,沪指非但没有应声下挫,反倒上演了一波利空出尽的好戏,沪指不光“逆势”收复失地,且收盘于4071点,令倾向于谨慎操盘的那部分机构和散户再次跌了眼镜。
昨日股市的逆势上扬真是利空出尽么?本周内央行会否加息?对于这两问,着实不易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由于人民币汇率持续三个交易日回落,刚好为央行再次加息营造出一个相对宽松氛围。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加息拉动人民币基准利率提升,而美联储利率不变,势必继续放大人民币基准利率与美元利率的利差,刺激海外热钱更多涌入境内,再度抬升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连着出口,出口关乎就业岗位,就业又系着“稳定”……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股市的“恢复因素”,面对加息带来的环环相扣的连锁反应,央行想做决断也并不容易。
如果说加息主要为了抑制通胀之需,那么,有三个新近出现的趋势值得关注:其一、占CPI权重约35%的农副产品价格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有所回落。一方面,以猪肉为指标,价格正逐步下行,不出第三季度,肉猪存栏数将重新进入回升周期。其二,以小麦为代表的夏粮大丰收已呈定局,利于粮价及制成品的价格逐步回落。其三、出口退税大调整名单虽说仍处于“待定”(官方说辞)状态,但“待定名单”6月11日却已公开披露于报章。除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两高一资”出口产品,退税率继续下调外,此前一直鼓励出口的工程机械、电机、汽车、船舶等也难以幸免,总计涉及到40余个大类数千个税号的出口产品。尽管前所未闻的降出口退税率行动主要为了遏制外贸顺差增速过猛,但不可否认的是,产能(既有产能及今年新增产能)放在那儿,促就业保稳定又系不容商量的“刚性指标”,意味着大批原先的外销产品,必须通过内销寻找出路。如此一来,国内600多种受国家统计监控的主要工业产品,有相当部分要借助降价来促进内销,从而在未来几个月(考虑到价格反应的滞后效应)间带动CPI跟进回落。鉴于新出现的三大趋势一目了然,为释放通胀压力——近期是否非得采取加息措施不可,值得央行以更大的宏观视野通盘考量。
回到股市中来——在加息的不确定性中,昨日下午沪指的表现同样耐人寻味。下午1.30分至2.30分,上午还处于跌势的宝钢、工行等大蓝筹,在下午1.30公至2.30分之间,突然一起发力,形成两波翻红浪头。尤其是工行等金融蓝筹股,假如加息不可避免,它们的股价本不该反其道而行之。早报评论员的直观判断是,为了呵扶尚未“站稳”的股市,当有“看得见的手”在指挥股市大户们“讲政治”。随即,早报评论员查看了几支有代表性股票的买盘,上述判断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呵呵,“看得见的手”悄悄动作——假如加息仍不可避免的话,显然有尽量减少因加息而可能造成的股市震荡之意。这是何等的良苦用心啊!
总之,加息猜想既考量央行调控技艺,也检验机构和散户解读政策意图的能力。股市本轮中期调整尚未结束,股指存在再度大回调的可能性,散户尤其是新散户,仍要绷紧风险意识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