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共中央国务院高规格举行国家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样的“高规格”百姓拥护理所应当。
我国从1999年起设立国家科技进步奖,内分四大奖项,分别为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四个重要奖项。本次颁奖大会,首次出现四大奖项之最高奖或一等奖均名花有主。
得奖的“四大花旦”除小麦育种涉及基本民生外,其余“三大花旦”共四项获奖成果(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列两项),均涉足国家基础性、前沿性、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为增强国家科技原创能力添了“新柴”,只要是爱国的中国人,都感受鼓舞为之欣喜。
李振声小麦育种的突破于人吃饭的价值自不待言,歼10战机对中国空军的迫切也无须多费口实。
“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价值我略作议论:
前两项,均涉及重大基础科研领域,为光子电材料、半导体工业的突破带来了领跑国际科技前沿的重大价值(其中还隐含有重大的国防价值)。
后一项,对发展航空航天工业、激光技术以及太空科技开发大有促进,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相关的瓶颈制约。
撇开“四大花旦”,在全部326个各等级的获奖成果中,一批贴有“中国创造”的科技成果十分抢眼,破解了若干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障碍,
解决了一批事关国家安全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难题,既从一个侧面展现了2006年度获奖项目的整体水平,又为客观评估现阶段国内科技创新的总体能力提供了一个视窗。
作为本次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的花絮——其实暗含着国家科技体制有所进步的象征,3名工人和农民也榜上有名,摘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这儿,我觉得有必要不惜笔墨对三位“普通人”及获奖成果作个介绍:宝钢工人韩明明的“金属检测和自动除铁新技术”;一汽大众工人王洪军“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河南滑县农民李官奇“利用大豆饼粕生产大豆蛋白质纤维”。在我眼里,这也是一项可喜的变化,其创新的意味着实更大。
观1999年以来历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创新成果,本次获奖成果从奖项到“成色”,堪称历次之最。
然而,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仍应清醒看到,许多获奖成果的界定终究采用的是“中国标准”而非“国际标准”。
还有,拿国际上惯用的“科技成果投入与产出费效比”测算,我们所收获的成果背后,还隐藏着费效比不高的通病。
譬如,相关材料披露,国内每万元科研经费投入的产出效益,不足国际一般水平的一半。更有甚者,中国科技界无论是基础研究、学术研究、工程研究、技术研究,无论是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抑或名高校,都面临着学术浮华、成果造假、剽窃、挂羊头卖狗肉等不良习气的残酷侵蚀,大面积的学术腐败仍然处于失控蔓延之中,譬如去年震惊海内外的复旦大学“假汉芯”丑闻。重提“劣的一面”,并非单纯为了揭丑,而是为了使相关各方保持清醒及铲除学术腐败之迫切。
面对可观的创新斩获,还容易使相关决策机构及科技管理部门,放松推进国内总体上仍然按计划模式而非市场模式运作的旧的科技体制进行改革的紧迫性。
旧科技体制及背后所包含的既得利益,既是束缚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最大桎梏,又与大面积的学术腐败形成因果关联。无论如何,中国要想在本世纪真正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是道绕不过去的坎儿。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石,重在制度创新作为战略先导。若能如此,乃国家民族之大幸。
加油——中国创造!
前一篇:《崔英杰罪不该杀》
后一篇:《就业促进法要“硬”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