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楼市会很困难吗?

(2017-10-30 07:20:43)

如何理解这个新形势,恐怕不切实分析现实是不行的。

从具体数字上,这三年的中国的居民加了20多万亿的杠杆,总负债额已经达到45万亿,居民负债占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90%。十年前才是30%。小川同志早先向来对此不以为然,最近也很警惕了,毕竟这个数字增长太快。楼市真调整,真还不上钱,34岁的趣店罗老板可以傻乎乎的说当福利送了,他老周可不敢疏忽,当然,这得让后任解决,问题是,杠杆如何去?普遍加息?定向加息?

金融固然一团麻,城市之间也分化:

一线城市熄火是长期的

京书记,沪市长调控都是不折不扣的。河北赵书记也狠,所以环京楼市更是惨。据说那家靠环京楼市发家的幸福企业最近有点忧伤,暴涨和严厉限购之下,很多售楼处门可罗雀,有些项目已经开始裁员。燕郊二手房大降价后,已经出现个别断供现象。

京沪等一线城市以控制人口为己任,所以能做到无所顾忌,无论是住宅自持还是打击商办,无论是限购还是限价都是刀刀致命,尤其从土地上锁定,让硬着头皮跟进拿地的开发商根本没有办法破解。房子将来自持,不能卖,彻底改变地产业的开发模式和开发商的玩法,时间一长,天不变也得变。别看抢地王时一个个牛逼哄哄,真没法回款,高负债的个别开发商崩溃就在眼前。所以,不是前30名的开发商退出一线城市,应该是个正确的方向。剩下的几家也是小心翼翼的组成联合体,共同规避风险。

二线城市分化是严重的

杭州房子抢疯了,厦门房子一个月只卖几百套。合肥的购买力有些透支,武汉的成交量高温不退。

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同,城市土地供应的不同,调控政策严厉的不同,让二线城市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分化。

但有一线机会,就是二线城市还是在拼命增加人口和吸引 人才。这样落户政策就会冲击限购政策,新增人口就会持续不断的贡献刚需,这就是与一线城市最大的不同。

所以,谁能吸引到更多的大学生,就成为未来二线城市房价和销量支撑的根本,而这个前提又是新产业——知道阿里巴巴对杭州的带动了吧。

三线城市的可持续性存疑

 中南很激进,最近在山东最大的几个三四线库存城市如临沂、潍坊、泰安接连制造地王,为当地的楼市上扬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其实三四线城市的分化更为严重,毕竟人口吸引力度比较弱,产业突进慢,政府对土地财政更加依赖,所以更加大量卖地,房子自然不稀缺,但是后续市场在涨价之后,销售量到底能持续多久,其实大家都是心里敲鼓,没有太大把握。

所以不同的城市分析下来,你会发现其实好城市利于地产销售扩大的城市真是不多了,除了进入更多的城市,大房企似乎没有别的办法。恒大碧桂园无非就是地多的优势,融创无非就是收购的地多,这就是这两年这三大黑马的本质。

十九大后,雄安试验,然后租售并举,然后共有产权,然后项目自持,形成长效机制,各种变局虽然有,但不会马上展开,毕竟这是个很复杂很费钱的事,所以马上变天的几率不大。

要真立杆见影还是金融上的去杠杆,收紧贷款甚至加息,这个估计是压倒本轮地产热潮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一个共识,就是18年是本轮地产转折的一年,变冷的一年。一线城市今年上半年和小部分二线城市下半年见顶的局面下,明年大部分二三四线城市见顶应该是一种必然。市场本身的疲惫和政策的叠加,会让地产出现很多不确定的现象,很多目前还在往里冲的高位投资者,更多是在为国接盘。

最惊人的是马光远同志提出的一个观点,2018年是房地产最困难的一年。如果从地产周期来看,这个观点是经不起逻辑推敲的。因为地产是一个慢慢变冷向下的过程,如果18年困难,那么无遗19年也不会好,只能更困难,毕竟18年不会马上变冷,除非经济或者金融危机。如果是慢慢变冷的话,自然调控也不会马上放松,那么19年只能继续冷下去,那肯定比18年更困难,至于能到困难到什么地步,应该有地产巨头爆发资金危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