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轮调控和钝刀子割肉

(2017-09-26 07:53:14)

新京报地产专栏之22

又到十一长假了,经历了去年九三零调控的人们并不惊奇,调控总是要来的,这是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所决定的。

整整一年前的调控算是第一波,今年三月的调控算是第二波。

其实在第二波调控城市里,限制销售时间已经成为调控的重要内容,当时已经有大约30个 城市推出此项措施,大多为两年禁售。

这半年之后的第三波,也就是9月22夜里,重庆、南昌、南宁、长沙、石家庄武汉等城市发布楼市限售政策更多的是第二波里没有用过这个政策的剩余二线城市的一个加强版。

所以,这次会不会有效果,殷鉴在前,当可一看。

第二波的城市经过半年的考验,我们看到,楼市并没有实质性的冷却,在开发商拿地方面,地王依然不断,地价依旧创了新高。而销售端,依然是火爆如昨,开盘日光,尤其是二线城市,甚至在银行收紧信贷,贷款利率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住买房者的冲动。

本次很多媒体一看限售政策一出,马上断言,炒房者慌了、哭晕在厕所之类,让真正的炒房者看了感到很可笑。

到市场中去走访走访,起码到现在为止,收获满满的炒房者并没有慌,因为除了房价下跌,晚卖两年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调控都一年了,还需要第三波加码,而且这之后到底效果如何,其实从第二波就能看出端倪,不用再等几个月再判断——第二波限购城市半年之后基本没有冷下来,足以说明该限售政策的作用极为有限。

那么为何本轮调控会如此艰难,就是不见效果?

这一轮调控和前几轮的区别在于,它把前几轮调控的最终结果叠加了,给了人们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调控是暂时的,上涨是大趋势。只要买买买,永远不怕亏。过去这么多轮周期给人们形成了如此强烈的预期,每次调控的最终结果都是上涨。既然如此,那么就形成了心理中一个根深蒂固的闭环,就是买房永远是对的,因为早晚会涨。

这个逻辑在本轮大涨之后,炒房者的暴赚更让上涨成了全民共识。大家都明白了:房子是用来住的,更是用来炒的。于是如同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一样,纷纷杀入,无人能挡。

所以,调控力度不可谓不严,范围不可谓不广,政策不可谓不多。但是,一年了,依然没有太大的效果,投资者依然布满各个楼盘,中国人口众多的优势让一波波买房者一浪高过一浪。因为房价没有下跌,前浪没有死在沙滩上,那么后浪自然汹涌而来。

各地控制房价,还是要靠行政性限价来作为主要手段。因为不这样,在大多数二线城市库存已光。投资旺盛的情况下,房价如果单单靠供求的市场关系来调节,那必将还是上涨。

就目前来看,这轮政策更多是地方政府为了应对中央的压力,大多数城市并没有真心下死手。而房地产市场最大的空头是金融收紧。近半年来,国内大多数银行收紧房贷并提高利率,这无形中成了金融机构自己的去杠杆,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力度的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

最近,美联储缩表的国际金融大气候的转冷,更让人们对未来的金融收紧再无 怀疑。相对于地方政府急吼吼的半夜政策,这个钝刀子割肉,这么一直割下去,达到质变那一天,才是最要命的。

当然,楼市调控最终还是要靠长效机制,如今也在陆续出台,比如租住同权、比如共有产权、比如农地放开租赁试点等等,但这些要形成大的规模和大的效果,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和推广,这最终都 需要时间。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第三波众多二线城市限售的调控,对国内而言,也算是为长效机制争取时间;对国际而言,也是为了应对美联储缩表之后整个金融市场的收缩。虽是权益之计,却也算一石二鸟,多多少少有点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