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楼市2015大盘点

(2016-01-07 08:49:40)

 2015年无疑是青岛地产业活力焕发的一年,这一年,政策总体是继续刺激市场。地产本身的降低首付就不必说了,尤其是金融的五次降息,大大刺激了买房者入场。

就签约来看,全市住宅成交超过12万套,有说法是12.36万套商品房,还有保障房是网上房地产是12.75万套,而锐理的数据是12.92万套,比去年总体增长四成左右。

商业地产总成交还是一套,依然是困难户,成交总额也放大四成,全市各类产品总成交超过1300亿

二手房市场因政策改变而猛增,全年交易约五万套,比去年增长约六成,可谓爆发式增长。

当然,库存也大大增加,全市在建面积超过8000万平,库存远超过20万套,未来去库存压力依旧巨大。

土豪开发商遭遇挫折,碧桂园和万达尽管业绩不小,但持续性差,郊区楼盘销售压力巨大。

14个楼盘销售过千套。市区楼盘还不错,郊区盘除了少数薄利快销之外,大多艰难,少数欢乐多数愁。

那么企业之间谁是胜利者呢?与去年相比,十强又有新人,2014榜上的为中海、华润退出,海尔、和达两家本地企业成为新贵,使得近几年来本地企业第一次暂时可以和外来巨头相抗衡的局面了

青岛楼市2015大盘点

从规模来看:入围门槛再次降低:

2010年,要近20个亿,才能进青岛市前十名。    

2011年,只要超10个亿,就能迈进青岛市前十名。

2012年,总体是前两年的折中,大约要15个亿,就能进十强。

2013年,要超过23亿,才能进十强。

2014年,再次折中,大约要15个亿,才能进十强。

2015年,回到前年的局面23亿,才能进十强。

比如从格局来看:外来企业彻底占据主流:

2010年,外来地产企业在十强中占到六席,差距已经拉开,优势愈加明显。

2011年,外来地产企业在十强中占到七席,已占压倒优势,

2012年,外来地产企业在十强中占到九席,本地企业彻底被边缘化。

2013年,由于海尔市区项目热销,扳回一席,外来地产企业占八席。

2014年,银盛泰凭借胶南三项目热销占了一席,外来地产企业依然占八席,其中七家占据全国前十五。

2015年,海尔通过激进拿地快速运作和达凭借市区项目,外来地产企业降为六,回到2010年的比例

如果把视野再扩大一些,2011年签约过10亿的有10家左右,2012年增加到18家,2013年则超过20家,2014年只有14家,2015年接近翻倍,达到27家。显示很多企业在大鳄围剿下,依然有机会突出,大开发商没有好项目,市场占有率也难提高

 每家的具体表现,请看下集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