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地价与低房价间煎熬
(2011-12-26 08:06:15)
标签:
杂谈 |
岁末谈市录六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要跟大家讲一下,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决定因素,就是开发商的成本是多少,成本决定了开发商降价的力度。
实际上这几年房地产整个的成本也是属于上升状态,因为房价是上涨的局面,就掩盖了成本的上升,开发商自己心里是清楚的,
一个项目是不是暴利的,要看地价。实际上市南、市北一些早期拿地的项目是这样的,因为它现在卖两三万,一两万一平,这个地方的可操作性非常大。你比方说万科城,不到2000块钱拿的地,但是跟它同类别的项目,比如说我们是个远洋风景,实际上它的可操作性不大,它当时是地王,7500。所以远洋风景为什么要涨价,一期放出来没有什么利润,它的房子也不便宜,利润不大。 所以地王项目开发商没有暴利的,暴利的是地主,就是政府。
现在成本压力最大的实际上是城阳或者是李村的开发商,因为他们的总体成本在房价中占的比例非常高,一般的楼盘如果说拿地价格的话,整个土建成本、景观成本、税费成本加起来大概就是4000块钱,如果早期拿的话大概是1000多块钱,加起来有五六千块钱的成本,你这个产品做得很普通的情况下,价格上不去,利润基本就不多了;产品做到好,必须增加成本,要是出不来高价格,也不行。
比如李村,万达可能是3000块钱左右拿的地,已经很高了。最高的是中海国际社区,将近4000块钱拿的地,把房子建起来,各项成本摊上,怎么也得八千,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然了每家的成本控制能力不一样,你像万科的成本控制能力相对弱一些,中海、保利、龙湖相对强一些,但差得也不会太多。所以你对这个成本有相对了解的话,你会知道它这个底线,就知道它的降价幅度有多大,当然你也会知道,有些房子成本太高,是降不动的,除非亏本卖。
这个决定它的风险有多大。比如说他这个房子成本是7000块钱,他现在卖5000,那这就有问题了,这个房子将来卖5000的话,房子谁来建完?是不是建完了人就跑了?这也存在这个风险。所以说这就需要你有一个核算。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税费,根据青岛地税局的权威统计,今年前十一个月,青岛的地产销售同比下降10%。而税收收入竟然增加了42%,这是多么强横的比对,你可以知道开发商的钱有多少流到了政府的腰包。
所以房价下降,要求政府降低地价,还要减税。而这两条,会被有关官员认为是抽他们的血。所以很多开发商的日子也是很苦的,是在高地价与低房价之间挣扎煎熬。
最极端的例子是龙湖在杭州,拿地成本在2150元/平米左右,对外卖价是5700左右,基本上是亏损,销售能力再强的话也不会赚钱。龙湖当然有自己的特点,他周围有别墅,可以把地价打到别墅里,万达可以把地价打到商铺里,完全可以吸纳更多的低价房,但是中海国际社区的商铺是李沧区政府回购的,所以它就会非常难,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就是你要买这个楼盘,就要清楚这个情况。你在了解这个情况之后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降价能降多少,降价以后什么时候是底线,而且如果你经常跑的话,降价能卖多少套,今年的任务是多少。
比如说今年的任务有200套,那他的压力就小,如果是1000套,压力就大。有一些公司卖不动就卖不动吧,有一些公司是三天卖不动房子,老板就上火了,这样的话价格变动就非常大。还有一些公司比较死板,讲究这个讲究那个,还有一些公司比较灵活,我明着不降我偷着降,这都是风险同时存在的。
房地产到了这个情况确实比较乱,就是因为乱你可以浑水摸鱼,这里面就存在着机会,如果你能摸到这个机会的话,对你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因为现在如果一套房子差20万的话,再加上利率,你是贷款的话现在翻一倍就是差40万, 40万不是一下子就能赚出来的,但是你可以一下子省出来。
再讲一下整个大的形势,房地产从98年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一个12年的轮回之后,基本上就到了一个转折点,这个我在博客上说了很多次。到了转折点以后,它有一个特点,万科承接得很好,就是说房子会回归居住本身,原来是什么情况呢,尤其是这几年,去年11、12月到今年的1月,青岛连续四个月成交过万套,房价那么高的情况下成交量还那么大,很大一部分是富人在买房,是有钱人在买房,他买了就是为了投资,就是为了手里的钱放在手里怕贬值,把它变成房子,变成房子以后就能保值。房子不能保值了,今天很多楼盘一降价,就证明了这个观点,一下子20%就没有了,可能比通货膨胀的慢慢贬值还厉害,这很正常,炒房族该退出了。
所以,楼市真的有风险了,真的需要你认真评估风险了,否则就是最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