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点2010青岛地产十强  本地篇

(2011-01-20 08:16:02)
标签:

杂谈

首先必须明确一下大背景,就是青岛七区五市2010年卖掉住宅十万套,这个数字要超过火爆的2009年的八万套。这样的局势,在全国是极其罕见的。全国大部分城市因为调控的原因,成交量对比09年都有较大下滑,尤其是沿海城市,而青岛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地价暴涨地王频出、有关部门不作为,导致楼市价量双涨,盘盘日光。

到第四季度,青岛的成交量已经超过北京成为北方第一,青岛的房价也已经超过天津成为北方城市第二,青岛楼市的泡沫指数也被社科院列为北方城市第一。于是引来了新年后的限购令。

那么这样的局势之下,本地几个龙头企业的具体表现呢?

 

海尔20多亿   目标要完成 模式很重要

按照年初定65亿的目标,海尔据说已经完成,而在青岛市场,全靠山海湾给力。单盘20亿的销售,也确实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充分抓住机遇,把价格稳住,大干快上。2009年的济南全运村的辉煌更多是属于绿城的,只有到了2010年的山海湾,才是标志着海尔地产的崛起。

而眼下的2011200亿目标,无疑是青岛房企将出现大鳄的一个标志性的数字,但是这意味着目前项目不多的海尔要在基数比较大的基础上实现三倍增速。这行得通么?

关键是看海尔地产要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来实施自己的战略。

目前地产巨头中无非两大派,一个是以绿城、龙湖为首的产品派,一个是以保利、恒大为首的速度派。前者走精品路线,依靠产品取胜,相对价格昂贵,去化速度较慢;后者大多走大众路线,不求有特色,只讲差不多。整体风格都是全国复制,更不要说产品特征了。这样的话,速度就快。所以后者的速度要超过前者,而前者就算走快速路线,也是经过了十几年的积累,才有这样的结果。这恰恰是海尔地产所不具备的基础。

而原本卢CEO提出要做地产企业中的苹果路线,就是要靠创新的产品路线,但是这需要时间和积累,需要放慢速度研究产品,需要长期积累形成经验。在200亿目标提出后,这个原来的模式和思路就很不现实了,海尔地产只能走恒大或者保利的快速复制路线了,而山海湾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路。

如果模式准确,战略能执行到位,再赶上地产大形势继续不错,200亿,对不缺钱的海尔地产来说,并不是很遥远。

 

海信20多亿  有多少人才可以等待

    有数位朋友原来在海信地产工作,后来都纷纷走人,只见人出,不见人入,宁可找个小企业待,也不愿留在这个号称青岛第一的大企业。当然具体原因各异,但这么多人共同的选择,确实让人深思。对于地产企业来说,资金很重要,土地很关键,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人上来,所以人才是个很致命的因素,海信海边的土地倒是不少,但没有人才来做,结果可想而知。钱是靠人来赚的,这个道理做老板的必须明白。

其本年度最大的尝试莫过于做天玺豪宅了,这个价格卖到四万五的盘,似乎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开发商所主推的水源热泵了,这好比一件名牌服装要靠扣子做最大的卖点?其他的海景、地段都是开发商自己创造的价值,而是土地本身就蕴含的价值,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几乎看不出什么进步。更关键的是面对本地狼外地虎的贴身紧逼,你看不到这个企业未来的战略。

随着进场四姜改造,海信在海边的好日子还能延续几年,虽然老大做不了,但前几名倒是没问题。问题是,几年以后怎么办?

 

鲁信近20亿  有多少运气可以重来

    企业的发展是靠实力的,也是需要运气的,而在地产行业,后者有时比前者更重要,你不能不说,除了当年上市不成之外,鲁信是个运气很好的企业。当然,这不等于否认它早年的实力比较强。当年的三个盘都是本地企业中的佼佼者。但是,此后似乎就没见到进步。

2010年,鲁信靠的是含章花园,单盘20亿,很好的时机,四方新都心的烘托,小户型的单价,一切的一切,使销售不再有难度,所以人容易迷失,因为一切问题都被掩饰住了。      当看到其清风明月小户型的时候,本人觉得一个地产人搞出这样的产品来,实在是一种耻辱。因为你只要一点点不负责任,将来住这个房子的人会难受很多年。就是很难设计的小户型经济房,也没搞出这样的烂户型。而这样的产品,居然被抢光,你还能说啥?

本人曾经和业内做广告行业的朋友说,如果楼盘的广告都学鲁信,只写“百万平米、四千余户”“精装修、小户型”,你们行业就垮了,朋友却冷笑着说,等他市区的房子卖完了,去郊区试试滋味吧。

    傅老板一下飞机,就成为本年度第一千万个流亭机场客户,只是这样的运气还能有多久?鲁信不比海信的就是,市区的土地资源不多了。当你每次经过滨海大道,看到鳌山卫那一大片红砖墙的时候,你不能不担心,面对这些套套过千万的别墅,鲁信还有多少运气可以重来?

 

伟东20亿  当年眼光远今日收获多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恍如一部大片,崛起的人踩着倒下的人的尸体前进。这样的有些惊险的经历不是在电影上,而是发生在李村。

    本区域企业的霸主百通,因为遭遇经济危机,上市不成,一蹶不振,遂将手中土地套现,艰难时刻,伟东的王老板显示出了眼光,拿下来,后来又拒绝了万达的利诱,于是在李村站住了脚,扎下了根。

    你要说伟东有很大的过人之处么,细数数真没有。当然很多东西它也在进步,比如幸福之城二期的户型明显好于一期,比如这次乐客城商业设计也是比较高的起点。但是关键还是当初决策这一步走对了,才成就了今日的业绩,让百通一大堆当家人剩下的只有后悔。当然随着产品的快速消化,下一步也面临着夏庄楼盘的考验,或许那个盘,才能真正考验伟东的功底。

 

    其它家就不说了,人家都没了,你还能说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