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青岛满眼都是地中海的黄色

(2009-05-12 14:46:51)
标签:

杂谈

仔细看了房展会一些新楼盘的资料,感到一丝压抑。比如户型,本地企业鲜有做的好的。依山雅居算是不错的了。

而更为影响一个城市面貌的楼盘外立面,则出现了更让人忧虑的一面。照此下去,我们这个城市很快就到了地中海边了。

两年前,有朋友撰文“满眼都是欧罗巴”,批评建筑风格的单一。其实真是欧罗巴还好,因为青岛本身就是个欧洲味道发展起来的城市,而欧洲建筑风格多样,南欧和北欧,东欧和西欧,风格差别很大。

现在的问题是,青岛的楼盘似乎 “满城都是地中海”、 “满眼都是新古典”、 “满目都是西班牙”,都搞黄色外立面,弯拱窗,羊腿柱。比如在金水路,绿城理想是这样的风格,百通尚风尚水也是,伟东幸福也差不多。而到了西海岸更要命,海尔海市山城、湛园、书香曼城、凤凰城都是这个样子,不久的将来千楼一面就出现了!估计西班牙人来了都以为走错地方了。那时,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都要让位于黄色,青岛只怕要改名黄岛了。

青岛有很好的传统,比如八大关,有24个国家的建筑风格,百忍详细看过那些建筑的设计师,大致是中外各半吧,各个国家的建筑师都有,而且都关注创新,融合出新。现在的人还不如30年代。

20世纪的建筑风格来看,显然现代主义建筑已经是主流,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赖特等开创者成为20世纪的建筑引导者,这与工业时代的大背景恰好相容,但这场世界范围内的建筑革命似乎与中国无关?

国人犹如几百年前的欧洲人,还在追求巴洛克与洛可可,还在迷恋新古典。审美水平似乎在工业化起步的爆发户阶段。不过这还与国人最擅长的跟风有关,只怕再过几年,新古典又要被抛弃了!而到那时,已经是一片黄色了。

其实20世纪后半期是建筑百花齐放的时代,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高技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折中主义、粗野主义等等纷纷出现,但在青岛似乎没有体现。只是国内的几个大城市成为国外超前建筑的实验场,比如北京的鸟腿、鸟巢和鸟蛋。

这个城市的模样如今取决于四个因素的博弈:政府官员、开发商、买房者、规划设计师。官员的外行和对政绩的向往;开发商在市场和成本之间的取舍;买房者口袋里的钱币和审美水平;设计师对权力的畏惧和金钱的诱惑,最终决定了这个城市的美与丑,新与旧,单调与丰富,韵味与格调

至于我们自己传统的建筑,剩下的更是凤毛麟角了。国内只有成都和苏州等寥寥几个城市做的好而已。日本还有自己的丹下健三、安藤忠雄、黑川纪章等等,而我们呢?梁思成林徽因逝去之后,未来传承的希望似乎更加渺茫?

补充一点:

当青岛满眼都是地中海的黄色

林语堂先生总结了中国人的最理想居所的二十三要素

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

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

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

松底有石,石欲怪;石边有亭,亭欲朴;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

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

桥边有树,树欲高;树阴有草,草欲青;

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

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

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

鹤报有客,客欲不俗;客至有酒,酒欲不却;

酒行有醉,醉欲不归。

这样的住宅实际上显示了一种生活态度,是乐天知命,淡薄名利,漠然超然,追求达观境界的人生智慧的写照。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是比较少的,就如瓦尔登湖的梭罗在美国也算是个异类一样。这是一种理想居住,它以草木为本,与土壤相亲;以山水为友,与自然相依,没有征服和驾驭的欲望。但真正做到 "天人合一"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意味着要消灭欲望。而权力者本身拥有的亭台楼阁大多是按照等级、门第、辈份、阴阳、风水等划分的。然后对自然也是掠夺的,长安得兴建对黄土高原植被的掠夺是长期存在的。所以,我们对中式建筑要有个公正的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