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两个月均价下跌22%,说明什么问题?
最近让很多人争论不休的是两个数据,市内四区的楼房均价家的统计数据,先看看有关新闻的报道:
3月青岛市内四区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下跌,为6334.4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2.98%(注:同比是指与上年同月价格相比,环比是指与上月价格相比),均价比2月份下降了944.6元。记者今天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本市3月份房地产市场交易市场报告了解到,3月市内四区成交均价除李沧区有少量上涨以外,其他三区降幅都较明显。尤其是市南区继1月份突破15000元大关之后,3月仅为9377.59元/平方米,接近2006年7月水平,市北区3月也继续走低,跌至2006年9月水平,为6331.3元/平方米。
2007年3月青岛市内四区商品住宅成交量为1349套,环比上涨795套,同比上涨191套,为历史新高,成交总面积为126657平方米,环比上涨123.43%,同比增长4.7%,
受春季房展会的影响,4月份青岛市内四区住宅成交量继3月份井喷之后再次达到历史新高,总成交套数为1676套,较3月份增加327套,总成交面积为160323平方米,成交均价为5682.39元/平方米,较3月份下降10.29%,较2月份下降21.94%。
数据出来了,盼望房价下跌的人很激动,认为大跌了;喊涨的不以为然,因为没有那个楼盘有大的松动阿,只是政府玩的数字游戏而已,对此嗤之以鼻。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让百忍来解读一二。
我们首先要看明白,这是个均价,是由不同区域的不同楼盘构成的平均数,所以这里面有个权重的问题,这是个最基本的统计学的概念。我们看到,三月份最大的降幅出现在市南,为什么一个月就下来6000元?都是拆迁惹的祸,市南西部拆迁,也火了附近的楼盘,最得益的就是鲁能领寓的小户型了,据说一个月出售200多,这个楼的均价不过七八千而已,那些燕岛、9号一个月不过几套而已,所以出现市南一个月下跌这么多。而市南又必然拉动整个四区的下降,成交量的市北区也是价格低的成交量大,尽管李沧区有少量上涨,也是在经济房的基础上出现的,所以交易的房屋都集中在了低价的范围,于是四区的总价迅速被拉下来。
而四月份成交量大的原因在于经济房、限价房和拆迁房,这些当然比较便宜,所以在总体上又下来一块,总而言之,此次两个月来数字下降如此之大,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出现大的转折,也是百忍在前面文章中提到的10000套限价房还有经济房的冲击问题,高昂的房价使老百姓把购买力集中于低端,而限价房还有经济房的出现又适应了种变化,使这些楼盘所占比重迅速扩大,所以这很容易使整体的均价下来。这很正常,没有什么复杂的,政府也没有在这上面玩什么花活,随着后续楼盘的上市,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当然,在结构的变化得主要原因之外,还有一小部分是降价的原因,现在商品房的房价在整体上还是处于胶着状态,双方还在僵持和观望。但有些楼盘也在悄悄打折或者让利,这些都会使价格下来一些。
经济学必须有数字,数字才能说明问题,否则国家不必设一个统计局了。
那么从青岛市内四区这两个月来的这些数字的变化中,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百忍以为,说明限价房还有经济房在跟商品房争市场,而且占据了上风,两个月的市场虽然扩大了,但是商品房分到的市场却极为有限,高端客户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了,尤其是海景房,所以百忍依然认为,那几个海边的百万大盘没有价格优势只怕会很困难,这些楼盘的下一步动作,应该很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