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灵小记 |

人生很短,精力花在哪,就注定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取决于自己。人生,除了做学生时,可以专注念书,之后,都如被根绳索牵引着,难以按照自身的求知欲来求索,最终,想成为梦想中的博学多才的人,却离梦想越来越远,磕磕绊绊,只能勉强做个“平衡”的人。
“快点,快点,你们快点来!” 我正在嘱咐明日赶航班远行返校的儿子,婆婆的保姆打来电话。抓起信用卡、手机、钱包,和老公冲出门,一路上,一边安抚开车的老公,一面祈祷婆婆平安。到家,看到婆婆吐了一地,果断叫来120,护送担架,和急救人员一同到了医院。午夜,我在急救室、化验室、CT放射科室和留观室间穿梭,耳边 是医院各种仪器的鸣响声和老人们的呻吟声。

第二天,老公在医院守候老人,自己独自送儿子去机场。飞机尚未飞到转机城市,竟接到下段航班取消的通知。这些,都是儿子和同行的同学一起协商,由他们来自行解决。但是,做父母的总是放心不下,等到有了着落,已是第三天凌晨。
第四天,婆婆指标正常出院了,儿子也顺利到达目的地,学习生活步入正轨。夫妻二人周末餐厅小酌,庆祝老人健康、儿子平安,老公捧着热茶,竟说浑身发冷。不敢大意,又去医院急诊。所幸,只是一般感冒。在家休养两日,一切恢复。
幸运的是,自己爸妈虽已过了耄耄之年,他们喜欢独立的生活状态。母亲爱美,每每出门,或家里有人拜访,都会化妆、穿戴饰品一样不可少,父亲永远乐于当母亲的御用摄影师。且不落后于时代,父母姊妹间常用微信交流报平安。
年轻时,不给生你的人添麻烦,年老后,不给你生的人添麻烦,这句话,在我的原生家庭中,真真切切有感受。而多数人,是一代陪着一代,完成生老病死的交替。
回顾这几周,所有该上的课(去年双十一团购的日语课进度已落下一半),该读的书,该写的文字,该弹的琴都没有继续。

作为人,首先要完成自己的基本任务。做女儿、儿媳要尽孝心;做母亲要尽责任;做妻子,要学会与丈夫共同承担各种苦痛喜乐;做朋友,要关心体谅,要分享快乐感悟;做宠物主人,要学会对他们负责,陪他们玩耍,而不仅仅当“铲屎官”。



这一切的背后,最基本的规则,是工作尽职,这是获得经济独立并保障其他一切的前提。人生承上启下的节点,而尽力让自身做到身心健康,方可成为上下都可依靠的“基石”。
我一直想要专注,从小,就想,如果课程可以只专注一门,会不会精修呢?每每躺下,就觉得人生浪费了太多。这么多书没有来得及看,这么多音乐没有仔细聆听,这么多该学习、练习的都没有完成。
最终,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博学有意思的人,好难平衡。也许,几辈子也完不成。那么,就让每天都比昨天前进一小步吧。
今天,写下博文,也算是暂且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