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死亡心理分析
(2012-05-29 23:33:58)
标签:
死亡精神分析维纳杂谈 |
分类: 心灵小记 |
人到中年,总会无端生出些许感慨,没有战乱、天灾的年月,感慨最多的是一些半熟的人提前修满人间学分离去。单位里有位年纪稍长的女人最爱传这类闲话,绰号“长舌”,她经常风风火火穿行于各间办公室,见到年龄相仿的人,就压低嗓门儿描述起某某人弥留之际的细节,略带伤感的表情后掩藏着一种兴奋又侥幸的复杂心态。
据她讲,有位漂亮的大姐,多年前到其他公司另谋高就,家里豪宅、名车俱全。她最爱炫耀的事情要数换新车,曾将刚提的“Land Rover”开到原来的单位门前,问原来的徒弟:
“瞧,姐开的是什么车?认得吗?”
最近,听说这位大姐得了绝症,迅速发展到了晚期,在医院已经插上了呼吸机,于是,“长舌”笑道:
“这下,再见她徒弟,该说了,‘瞧,姐鼻子上插的是什么管子?认得吗?’”
今天,再次遇见“长舌”,竟发觉她眼神流露出一丝伤感:
“知道吗?她死了,棺材上的鲜花至少值三万哪!淋巴癌,她活着时可爱倒腾那头发了,老染头。”
随即,伤感化作力量,发起大段的感慨,绘声绘色地叙述死者生前是多么地不厚道,乱搞男女关系,如何喜爱攀比,细数往事家珍。最后,又对比自己的生活,长舒一口气,表示自己是多么知足、幸福。
看着她意犹未尽的表情,我不觉想起心理学家维纳的归因理论,人生来就有一种面对结果探究原因的本能。当然,社会心理学家也证明人有自我价值感的保护的本能,而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生来具备生本能与死本能,同样具备面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当一个曾经相识的人的故去之时,某些人内在兴奋、侥幸的复杂心态就得以解读了。
这位同事刚好演绎了全部过程:根据死亡结果归因分析,将总结出的原因映照自身,庆幸自己身上不存在逝者的缺点,与死者的富足相比,自己人到中年没有被满足的物欲、权力,反倒成了优势,自身的价值似乎也提高了,然而,欣喜之余,对死亡的恐惧依然如阴霾一般挥之不去。于是,她的脸上升起了一丝慈悲的愁容。
人啊,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被主动邀请便降临到人间,但是死亡,确实是每个人所不可避免的,该怎么看待死亡呢?当海子面对晚霞躺在轨道,结束了天才的生命时,是在极致中拥抱了死亡,而平凡人的平凡生命,是趋吉避凶地活在生死两种恐怖之间,与高贵的灵魂相比,凡夫俗子的生命广度并不取决于曾经拥有的一切,同样,不取决于你在人间的阳寿有多长,活着,只要做好自己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