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真的有时空隧道,把现在的年轻人送回到从前,他们是否就能体会到上辈子人的心境呢?
话剧《54188》场景开始于2010年,在高度竞争的社会,面对就业生存的压力,主人公万小鹏与父亲不断发生冲突。最终,儿子在八音盒的帮助下,进入了舞台灯光模拟出的时空隧道,光影交错间,他回到了1983年,作为一个不速之客闯入了他父亲的青年时代,让他观摩了作为邮递员的父亲所经历的爱情、生活。
故事交待了几个时代的变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2010年。一把古老的红棉吉它、几首老歌把剧情穿插起来。剧中的父亲年轻时唱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把我们带回到了从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身为邮递员的父亲,尽职尽责,快乐地生活着。那时的年轻人流行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手提录音机,跳摇摆舞。画面场景配上了很久以前耳熟能详的歌曲:“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阿美阿美”、“小城故事”。
到了九十年代,社会出现第一批“下海”的人,剧中万小鹏的母亲为了能够活得不比别人差,只身去深圳经商,老实本分的父亲因不愿随母亲前往,与妻子分道扬镳,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带大了儿子。
当八音盒再次把儿子送回到2010年时,儿子理解了身处社会底层的父亲淳朴、善良的本质。
二十多年前,生于六十年代的年轻人没有太大的欲望,一把吉他,一首情歌,一个女孩子就会被打动,两个人就相爱了;一只箱子,两个户口本,只因为相爱,两个人就结了连理。而今,当人们理性地面对多重抉择时,在物质富足,欲望之壑却难以填平的时代,我们不能武断地认定今天的年轻人“不知足”。事实上,任何时代都有其痛苦,今日在呵护中长大的一代,不一定比物质匮乏的上一代要快乐。他们成长的精神痛苦,大概是上一代人无法理解的。
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呢?大约是尴尬的一代,他们好像没有享受到父母在物质、精神的呵护,但却要为自己的子女创造财富。他们虽没有像“八零后”、“九零后”那般看重物质,但却要投身职场努力奋斗。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积累财富、人力资源。他们一方面害怕自己的“电”放完,被职场逐出竞争游戏,难以维持所谓的“中产生活”,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另一方面,又身心疲惫,感叹自己过于忙碌而忽视了正常的生活观。
唉,疲惫啊。理解,难道一定要穿越时空,亲历父辈所经历的一切,才可以吗?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高速旋转的世界仍有其不变的真理,恰恰转动得越快的轴心是静止的。明白这个道理,不论身处哪个年代,只要掌握不变的内质,也就不怕什么改变了。这靠的是内心固有的定力,但愿这定力能够在几代人间传承,也许,我们就不再困惑,不再担心自己不被时代所理解、接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