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Lake)

(2009-10-21 14:59:24)
标签:

加拿大

落基山

翡翠湖(emerald

lake)

旅游

分类: 关于旅行
时差加上对小宝的惦念加上旅行的兴奋,最初的几天,我和孟同学都是半夜就醒来,鲑鱼湾的清晨也不例外,国内还是晚上,趁宝儿未睡时打个电话,然后上MSN把仅有的几只夜猫子也熬睡了,窗外的天才蒙蒙亮起来,我就到湖边散步去了。

晨光中的酒店平静美丽,铺满落叶的小径更像是童话中的场景。再拍一张吧,就要离开了。
觉得有些寒冷,冲到TIM HORTONS 咖啡店用不怎么样的英语指手划脚的买了一大杯咖啡加面包圈,只要加币1.99,觉得加国的物价真的不贵啊。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沿世界上最长的公路,加拿大一号公路一路向落基山挺进了。
听见团友在欢呼,原来看到雪山了,可到行程的后二天,大家看到雪山,眼皮也不抬一下继续睡睡,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审美疲劳哈。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在这公路的最高点罗渣式坳(rogers pass)稍做休息,拍拍照片。
可怜的我,对天气严重估计不足,对身居加国的leilei同学和豆豆同学一带要厚衣服的忠告置若罔闻,只带了件抓绒防风的衣服就上路了,谁知道在这里就穿上了身,然后再没脱下来!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一路开到翡翠湖(Emerald Lake),湖水因绿如翡翠而得名。
感觉风景很像九寨沟,听导游介绍形成的原理也是一样,雪山水加上矿物质。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夏天来可以在湖上划船一定很爽!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孟同学怕冷,总是及早的一头扎进卖纪念品的小商店,买它几样小东西。
旅行中风景美食购物一样都不能少嘛!有很多东西很可爱,可大多是中国制造的。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沿途窗外的风景。
这天,也蓝的太过份了点!无比艳羡又心怀妒忌的思量着~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二个人的旅行:翡翠湖(Emerald <wbr>Lake)

PS:关于落基山的文字

  世界上美丽的山脉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可以和洛基山脉相比,这里的峰峦绝顶,冰川瀑布,山间温泉,还有常青的森林都是无可比拟的。有人说,加拿大洛基山脉是一座可以膜拜的神庙。因为只有到了这里,你才会感到造物的神奇,天地的广阔和自我的渺小。也有人说洛基山脉等于“将50个瑞士融合在一起,”这也不 算夸张。加拿大境内的洛基山脉两侧方圆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四个世界遗产级的国家公园以及三个省立自然保护公园,还有众多零散的动物保护中心, 自然保护区公园等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原始森林,冰川, 瀑布,河流,大湖,温泉……一切你能够想象到的自然景观都汇聚在这里。

  这里完全是大自然的世界,极少有人烟,你可以享受完全一个人独处的感觉,也可以享受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要体验这种乐趣,最好的莫过于带上背包登山远足。

  加拿大洛基山脉四季阳光普照,气候怡人,春天山谷中一片新绿,百花盛开;夏季白天虽热,但到晚上也就凉爽起来;秋天气候干燥,山中层林尽染,颜色煞是好看。冬季虽然寒冷,但是天空湛蓝。这就是山间的四时了。每个季节在山区远足都会有一番不同的发现和感受。

   行走在任何一个季节,你都可以欣赏到四季常青的原始森林,静谧的河谷,水彩画般美丽的湖泊和河流,瀑布,温泉,还有神奇的史前时代遗留下来的冰川。那些 被冰川雕塑过的山崖,现在开满了芬芳的野花。加拿大洛基山脉没有像尼亚加拉大瀑布那样全世界闻名的景观,但是沿着山中的小径,你会发现这里随处是风景,步步都精彩。因此加拿大洛基山脉可以说是最好的远足地点。

                        --摘自国家地理“人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