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约会之四:阅读莫忘“小大人”(2015年3月1日下)
(2015-03-05 14:35:18)春天的约会之四:阅读莫忘“小大人”(2015年3月1日下)
晴,星期日
下午2点,在北京皇家大饭店参加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公司举办的《YA文学和青少年图书出版展望》研讨会。
3月1日,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建社30周年纪念日。他们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庆生,值得赞赏和尊敬。从30万元起家的一个地方出版社,发展到现在6个亿销售的少儿出版航空母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创造了一个中国出版的奇迹。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21世纪的出版先锋,数字化时代的童书翘楚,市场与公益的花开并蒂,读者与作者的第一选择。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老领导、原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邬书林副局长和桂晓风副局长,出版管理司的张福海司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的张拥军副局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樊发稼、束沛德、高洪波、曹文轩、张之路、李东华、彭学军,评论家王泉根、朱自强、陈晓明、白烨、阿甲,出版人李学谦、石川郁子、王悦等参加了研讨会。一个小小的学术研讨会,来了这么多出版界的大佬,从一个侧面看得出大家对童书出版的重视,真让人欣慰。
所谓的“YA”文学,是英文YA(young
原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副局长邬书林说,在全世界,童书出版业都是深受尊重的。麦克米伦是一家值得尊重的出版社,在童书与传记文学方面成就斐然,与21世纪共同打造的“YA零距离”系列图书,也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作家协会的李东华认为,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一个真正的好作品应该是儿童和成人都能够感动的。现在,应该收复13—18岁这个年龄段的少年文学失地了。
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说,目前这个阶段多少已经成为“空白的地带”。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的少年文学很火爆,成长文学、青春文学也很热闹,但现在大家都“往下走”搞儿童文学了。这个阶段的许多问题,在儿童文学中是不太适合的,如性,暴力,社会问题等,但到了这个阶段就不能够回避了,成长小说中的逆反、愤怒、质疑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21世纪出版社关注这个阶段的文学,对于营造儿童文学的生态有着积极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的陈晓明教授主张把YA(young
我在发言中讲述了21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与新教育的缘分。讲述了他的豪气、侠气、霸气、义气、大气与人气:如何支持“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活动,为100所乡村学校每所学校捐赠10万元、共计1000万元码洋的图书,如何将《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童书的出版利润50%捐赠给新教育基金会的故事。有这样的带头人,自然能成就团队的生气勃勃,创造事业的气象万千。当当网的副总裁当场下单购买了几套《新教育的一年级》送给亲友,她说,我也支持一下新教育!
我在发言中介绍了12-17岁的孩子的基本特点——精力充沛、感情饥渴、性格叛逆、自我形成。这就决定了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充满可塑性也充满危险性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够为他们提供优秀的读物,帮助他们培养细腻而美好的情感,帮助他们形成探索世界的兴趣和理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下午2点,到近6点半,发言一个接着一个,整整4个半小时没有休息。金波、樊发稼、束沛德等老先生自始至终参加讨论,大家对阅读的关注,对青少年的关爱,让我非常感动。会议似乎意犹未尽,接下来的工作晚餐也在继续接着交流,一直持续到8点半。
从2003年参加两会时提议建立国家阅读节开始,到这次两会,我仍将继续关注阅读问题,提出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并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今天会议上专家们的许多意见,正好可以丰富完善提案。
晚上回家继续准备两会的相关材料。
晚上22:10跑步45分钟。23:30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