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天的约会之四:阅读莫忘“小大人”(2015年3月1日下)

(2015-03-05 14:35:18)

春天的约会之四:阅读莫忘“小大人”(201531日下)

  晴,星期日

  

  下午2点,在北京皇家大饭店参加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公司举办的《YA文学和青少年图书出版展望》研讨会。

  31日,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建社30周年纪念日。他们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庆生,值得赞赏和尊敬。从30万元起家的一个地方出版社,发展到现在6个亿销售的少儿出版航空母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创造了一个中国出版的奇迹。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21世纪的出版先锋,数字化时代的童书翘楚,市场与公益的花开并蒂,读者与作者的第一选择。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老领导原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邬书林副局长和桂晓风副局长,出版管理司的张福海司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的张拥军副局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樊发稼、束沛德、高洪波、曹文轩、张之路、李东华、彭学军,评论家王泉根、朱自强、陈晓明、白烨、阿甲,出版人李学谦、石川郁子、王悦等参加了研讨会。一个小小的学术研讨会,来了这么多出版界的大佬从一个侧面看得出大家对童书出版的重视,真让人欣慰。

  所谓的“YA”文学,是英文YAyoung adult)的简称,对这个词,我国没有明确而精准的翻译,我姑且把它译为“小大人”,一般指1217或者1318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与之相应的文学一般叫青春文学或者成长文学。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阅读群体。

  原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副局长邬书林说,在全世界,童书出版业都是深受尊重的。麦克米伦是一家值得尊重的出版社,在童书与传记文学方面成就斐然,与21世纪共同打造的“YA零距离”系列图书,也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作家协会的李东华认为,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一个真正的好作品应该是儿童和成人都能够感动的。现在,应该收复1318岁这个年龄少年文学失地了。

  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说,目前这个阶段多少已经成为“空白的地带”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的少年文学很火爆,成长文学、青春文学也很热闹,但现在大家都“往下走”搞儿童文学了。这个阶段的许多问题,在儿童文学中是不太适合的,如性,暴力,社会问题等,但到了这个阶段就不能够回避了,成长小说中的逆反、愤怒、质疑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21世纪出版社关注这个阶段的文学,对于营造儿童文学的生态有积极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的陈晓明教授主张把YAyoung adult)翻译成为“早青春”或者“伪成人”。他认为,15岁的阅读决定人的一生。国外中学生的阅读是受到高度重视的,在中学时代完整地读完一些名著,对于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我们现在经济上的竞争有办法,在人文上的竞争却没有对策。其实,阅读,尤其是青少年阅读,是我们应该努力作为的。他认为,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始终用一双儿童的眼睛来看世界。

  我在发言中讲述了21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与新教育的缘分。讲述了他的豪气、侠气、霸气、义气、大气与人气如何支持“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活动,为100所乡村学校每所学校捐赠10元、共1000万元码洋的图书如何将《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童书的出版利润50%捐赠新教育基金会的故事。有这样的带头人,自然能成就团队的生气勃勃,创造事业的气象万千。当当网的副总裁当场下单购买了几套《新教育的一年级》送给亲友,她说,我也支持一下新教育!

  我在发言中介绍12-17岁的孩子的基本特点——精力充沛、感情饥渴、性格叛逆、自我形成。这就决定了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充满可塑性也充满危险性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够为他们提供优秀的读物,帮助他们培养细腻而美好的情感,帮助他们形成探索世界的兴趣和理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下午2点,到近6点半,发言一个接着一个,整整4个半小时没有休息。金波、樊发稼、束沛德等老先生自始至终参加讨论,大家对阅读的关注,对青少年的关爱,让我非常感动。会议似乎意犹未尽,接下来的工作晚餐也在继续接着交流,一直持续到8点半。

  从2003年参加两会时提议建立国家阅读节开始,到这次两会将继续关注阅读问题,提出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并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今天会议上专家们的许多意见,正好可以丰富完善提案。

  晚上回家继续准备两会的相关材料。

  晚上2210跑步45分钟。2330休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