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四):文化中已经存在的“他者”

(2011-10-20 08:53:22)
标签:

孔子

盘古

中国文化

孟子

神话

杂谈

分类: 行走新教育

四、文化中已经存在的“他者”

我们强调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文化的传人,是儒道文明的受惠者和继承者,但同时我们不能无视这个一个事实: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有“他者”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并成为“我们”中一部分。

先是在我们自身的文化中,道家、墨家起身与儒家思想对峙;然后是来自印度的佛教,成为中国儒道思想的对峙者,成为中国人实际信奉的主要宗教;同时在我国辽阔的西部,有许多真诚的伊斯兰信徒,而在北方蒙古族,有信奉藏传佛教的,甚至还有原始的萨满信仰……

曾经,某一隅的政治自诩为整个“天下”合法继承人,撰写一部部所谓的正史,把异族视为野蛮的他者。但是漫长的历史却对这种篡位却并不以为然,所以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是一部众多民族、众多文化模式相互激励、相互融合的历史,在这其中有争斗、有对峙,但最终的事实,却是一种相互启发的民族大融合。

所以中国佛教,是传承于印度,但有自身语言和生存方式的中国思想;而曾经被某些人视为异族的三苗、匈奴、金或满、蒙古,现在都是这个大民族中的合法成员,是这个文化的主人。

这种文化融合的最佳样例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与佛教的对峙、相互启发和最后的各自独立与融合的并存。虽然也偶尔有不正当的杀戮往事,但是整部中国文化史是一部相对宽容的历史——对比于基督教在某个时期的火刑柱和女巫的清剿,我们就可以知道以孔子思想为起点的中国源初文化,确实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兼容性,但又不丧失自身的核心精神的优秀文化。与道家的对峙产生了孟子,与佛学的对峙产生了宋明理学与心学。能否有效地融合他者,既可以看出一个文明的气度,更是一种文化能否自我更新的关键。我们相信,与科学思想的融合是过去一百年的既定事实,但尚远未完成;而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与更多思想、更多文化模式的相互对峙、相互启发与高位融合,这正在进行中的文化之重任,而且也是中国文化的先天优势之所在,更是中国文化得以自我更新的契机之所在。我们要有这个信心与气度,既不要丧失自我地膜拜他者,又不能自身羸弱而恐惧、排斥他者。这些他者,最终都将是更为博大的中国文化中的贡献者、历史和传奇的书写者,中国文化本原精神再度复苏的启发者。

对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我们是黄帝、炎帝的子孙,但同时也是蚩尤的子孙;我们孔子、孟子的传人,同时也是老聃、庄周、慧能的传人;我们中的部分是汉武帝的子孙,另一部分是匈奴或成吉思汗的子孙,但他们都是我们的文化英雄,是我们的民族故事的源泉;我们既生活在长城的南面,也生活在长城的北面,我们既生活在阴山的南面,也生活在阴山的北面,我们既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东端,也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西端……

对于过去的神话,对于过去的传说、历史,我们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态度来面对:

或者我们相信天地是由盘古开辟,人类是由女娲创造的;

或者我们相信天地是由耶和华开辟,人类是由耶和华创造的;

或者我们相信,盘古、女娲、耶和华都是一种神话的隐喻,对神灵的崇拜与对世界起源的追索,乃是人内在的天性,但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所以为心中的神灵起了不同的名字,有了大同小异的故事。

显然,在第三种理解中,我们可以既不放弃自己的神话、传说、历史以及命名,同时接受另一种与我们的故事相近的神话、传说、历史与命名。

当然我们很清楚,如果因为接受了安拉创世或者耶和华创世之后,我们不复认为龙也可以是一种慈祥的生灵,而只能依据西方标准理解为邪恶的生物,月亮只能称为阿耳忒弥斯,而不能视为嫦娥;北斗七星从此不能再叫北斗,而只能叫大熊星座……那么我们的后人将终有一天不复理解所有类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我们将永不会在这样的诗句中迎风落泪,而汉字汉语的美妙,也将成为遥远的传说。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将成为博物馆里的文物,我们的故事将成为不复有人传唱的标本……

如果我们不能既兼容他者又执守自身,那么我们就不复拥有自己,到那时候,只有另一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驰骋,而我们的故事在某个时代彻底地宣告结束,就像古埃及的文明一样,成为后人遥远的令人怀想但不复重现的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