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前教育农村幼儿园儿童培训杂谈 |
分类: 教育 |
关于多元化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议(征求意见稿)
案由: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学前教育不仅要解决好城市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难题,重点和难点还在于如何发展和普及农村学前教育。
农村儿童“入园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据统计,我国农村幼儿的入园率只有约35%,而中西部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幼儿园布点稀少,只有极少数离乡镇较近的农村幼儿能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许多村小附设的幼儿园也因为撤点并校而解散,许多农村幼儿处于“无园可进”的境地。在大城市的城郊结合处,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户籍、学费等原因无法享受学前教育,只能自行看护。
目前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中,仅有1.3%左右用于学前教育,其中大部分流向了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经费十分短缺。目前,在一些有幼儿园创办的农村地区也主要是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存在办园条件差、保育质量低、安全隐患多、师资队伍匮乏、小学化倾向严重等问题,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由于编制不确定、工资待遇低,农村幼教师资十分薄弱,人员流失率高,造成教师队伍难以常规化管理。
政府及教育部门的主导作用不够、投入不足和缺乏监管,是农村学前教育短缺、落后、管理盲点多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农民家长强烈渴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较为先进的学前教育。
建议
1、建设农民上得起、用得上的乡村幼儿园
在农村普及学前教育,不能照搬昂贵的城市公办幼儿园、示范园的模式,需要有农村的特点,需要建设大量农民上得起、用得上的便宜、方便的幼儿园。除了公办和民办的模式之外,采取公办民助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是一个有效途径。
例如,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在甘肃农村建立了多所乡村幼儿园,当地教育部门免费提供闲置校舍,基金会提供硬化路面、购置设备和培训教师等前期投入,每个儿童一学期(4个多月)收费120元至280元不等,所有幼儿园都在一年后实现了自负盈亏,基金会继续提供教师培训以提升教育质量。国际慈善组织儿童乐益会在西部6个贫困县建立了儿童早期教育中心,为数万名儿童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服务。对幼儿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服务,对极度贫困家庭的孩子实行免费。
2、可考虑将农村小学向下延伸1-2年
在农村地区,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小学校往往面临生源减少、校舍相对宽裕、教师相对富余的情况,如果能够利用小学的校舍并稍加改造,对小学低年级教师稍加培训,就可基本满足一部分学前儿童的入园要求,尤其是学前1-2年的儿童,进入小学办的幼儿园,也有利于幼小衔接。这样,就可以避免短期内难以投入大量经费建设新的农村幼儿园的困难,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3、允许建立简易幼儿园、托儿所和“看护点”
在农村地区,未经登记、缺乏资质的无证幼儿园十分普遍。在一些城市郊区,也存在大量以农民工家庭儿童为对象的“黑园”。在政府没有能力提供农村学前教育服务时,这种自办的低水平的学前教育机构满足了基本的看护需求,因而应运而生,禁而不止。
对此,采取简单化的查禁、打击的措施往往于事无补。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允许这些幼儿园的存在,并提供必要的监管与服务。例如,上海市已经将郊区的这种自办园合法化,定义为“看护点”,要求它们达到房屋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起码要求。还可以考虑建立简易幼儿园的标准,使这些幼儿园合法化从而接受政府管理,促使它们提高质量,逐渐发展成为规范的幼儿园。
4、加强农村幼儿师资的建设
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之一,是培养农村幼教师资的培养。对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十条”都没有给予特别关注。建议设立国家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专项经费。目前《规划纲要》中推动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项目,一个重大问题是基本经费预算中不含师资培训的费用,建议应该在这个项目中增设教师培训的费用。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农村幼儿教育,从而稳定农村学前教师的队伍。
建议办理部门: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