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委员:推迟退休年龄不要一刀切一窝蜂
(2011-03-07 09:35:14)
标签:
推迟退休年龄物价两会杂谈 |
分类: 人大常委会 |
朱永新委员:推迟退休年龄不要一刀切一窝蜂
2011-03-04 08:49:55
要让蓝图真正变成施工图 |
□ 本报记者 解淑平 |
本期出场:朱永新(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本报专家委员会顾问) |
|
教育名家看两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教育的重大问题都有了阐述,原则、要求也非常明确。如何让《纲要》真正落到实处,就需要在下一阶段,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把《纲要》由蓝图真正地变成施工图,制定出详细的时间进度表。”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告诉记者,今年他提交了14条建议,其中涉及教育的有“关于继续进行社会动员,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到实处的建议”等6个建议。
梳理经验 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的具体要求,如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等试点。这些试点已经启动,但是朱永新认为这仍然是自上而下的模式,缺乏对一线教育的深度调研。 “现在的重点,不是重新确定试点的主题、内容与区域,而是用心去梳理、总结这些年来民间已经开始的静悄悄的革命经验。”他认为,2011年作为实施《纲要》并积极进行试点的起点之年,需要深入讨论如何将《纲要》落到实处,继续进行全面社会动员,重建人们对教育改革的信心。为此,朱永新建议: 第一,继续广泛听取意见,通过讨论进一步唤起全民对教育的信心。趁目前《纲要》重点试点、各地贯彻落实并提出具体措施之际,发动社会各界继续参与讨论。讨论应该与在制定时征求意见的讨论不一样,重点是梳理《纲要》的重点与亮点,更大范围地听取民间的意见并使其常态化。第二,充分发挥教育咨询委员的作用。去年年底,教育部聘请了一批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但是,委员们往往本职工作都非常忙,建议每年从这些委员中聘请一些专职的咨询委员(如10%的比例),让他们脱产进行思考与研究,甚至像到大学进修那样,用1~2年时间专心思考,让教育咨询委员们定期讨论,互相切磋,产生出思想的火花,为教育改革贡献智慧。第三,发动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到基层去发现新鲜、美丽的教育故事,以鼓舞人们进行教育改革。 朱永新举例说,进行新教育实验时,在河北召开的最近一次年会上,很多校长和老师讲述了他们的感人故事。如在山西绛县,全县3000名教师有2000多人坚持开教育博客,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全县所有的小学每天用一首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实践“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其教育的发展令人瞩目。朱永新说:“可惜的是,这样生动具体、催人泪下的美丽教育故事,没有成为我们主流媒体的声音。” 细化时间表路线图 此外,朱永新还建议关注来自基层和民间的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实验;建议像制定《纲要》那样重视制定实施方案、配套政策和详尽而科学的进度时间表和路线图。他强调,“应该说我们是曾有过教训的。如在1993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就已经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写入其中,近20年过去了,却没有得到落实,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为此,朱永新提出:需要对每一个改革与发展的数量指标能够有分年度检查与评价的指标,并且每年公布检查结果。如择校问题,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关键在于如何消除学校的差距。“如同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一支监理队伍一样,建议加强国家教育督导机构的建设,赋予国家教育督导机构检查、督促有关‘施工’部门的进度与质量的职责。这也需要我们进行规范和明确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