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教育在海门星空中闪烁 (许新海)

(2010-06-25 08:59:20)
标签:

新教育

世博

学程

许新海

海门

教育

分类: 行走新教育
全国新教育海门年会,赋予了海门新教育生命的绿色和不竭的动力,海门新教育人从海门年会再出发,强化落实和深入推进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各个实验项目犹如璀璨的群星在海门星空中闪烁,随手摘取几颗与大家共赏。
面向儿童的课程
海门新教育人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倾情用一身书卷味,唤醒儿童的阅读需要;倾力用一路书香,温润儿童的精神成长。期初,各班读书计划会相继出台。翻阅实验小学四(1)班小青虫书友会制订的《展开梦的翅膀》的书香计划,计划的第一部“梦开始的地方”是这样表述的:《小青虫的梦》是一个美丽的故事,那只向往音乐的小青虫终于在执着的追求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她与音乐一起翩然起舞。每一个孩子都是那爱做梦的小青虫,小青虫书友会希望每个孩子通过阅读,都能在自己的梦里变成最美的蝴蝶。第二部分“给梦插上翅膀”有晨诵美文、午读经典、快乐“‘悦’读”等阅读挑战行动。而第三部分“梦里芳香四溢”就是收集获奖作品、整理班级文集、展示读书成果,一起感受书籍的力量。计划是成功的预言,“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埃及人阿巴斯·阿卡德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的确,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是海门新教育人共同的追求。
●晨诵,与黎明共舞
早晨的校园,韵味十足的童谣、流传千古的诗词、意蕴优美的词句、朗朗的英语美文交融相汇,合成一串跌宕起伏的音符,玩味其间,感受得到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获得充分的舒展。
今年海门团队重点进行了主题性晨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将节日文化与农历时节相结合,将学校“每月一事”与班级活动相结合,将《好书伴我成长》与《古诗七十首》相结合,整理出优秀且适合不同年级的晨诵内容,按照从“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带领学生体验、感悟、吟诵、玩味。与黎明共舞的晨诵生活,已成为开启校园生活的一种仪式,正逐步丰盈着儿童当下的生命。而别具一格的“生日送诗”“流动诗苑”“诗王擂台赛”的设立,一日一诵、一周一查、双周一比、一月一思机制的建立,进一步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研发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他们如辛勤的蜜蜂,积累着,收获着。
●午读,成为日常生活
“为每个孩子寻找最适合的阅读书籍,为每个教师呈现最适当的指导方法,为每所学校营建最适宜的阅读环境”是海门新教育人在经典阅读、主题阅读、学科阅读和师生共读中的不变追求。为此,海门一方面建立制度:每天午读时间,不许任何人、任何事占用;共读书教师要在开学前或学生读书前读完;各年级在每学期开学前要对共读书进行研讨,形成阅读手册;鼓励创造性地用好共读书籍等。一方面不断完善着午读课程,并形成了多个系列。主题系列有爱国主题、生命主题、生态主题、世博主题等。经典作品系列有绘本、童话与小说等。海门骨干教师团队自主开发的阅读手册《好书伴我成长》中既有各年级必读书目的阅读指导,还有不少空间留给喜欢个性化阅读的孩子们。实验小学的好书推荐会上,各年级书友队以精美的PPT、灵动的背景音乐、激情或是委婉的叙说激起现场每一个人对某部文学作品的渴望。台上台下的师生不仅沉浸在对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的回味中,更折服于孩子们解析经典作品的特有灵性与智慧。
有位大教育家说得好,要培养一个人,设计一个人的个性,就努力帮助他从小学建立起自己的“小藏书箱”,建立起他独特的读书体系。第22届科普活动周的开幕式上,海门请来了德国著名科普作家雷纳·科特,他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科普知识和有趣的小实验,还掀起了阅读《什么是什么》(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等科普类图书的热潮。科技特色学校还把凡尔纳、海因莱因等创作的经典科幻作品推荐给学生,为孩子们打开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们对自然和未来的好奇心。
圣诞节前后,市区学校举行的英语文化节把英语学科阅读推向高潮。海南小学第四届英语节上就有巧手秀英语(制作英语贺卡、小报等)、英语歌曲大家唱、班级疯狂英语单词接龙、英文电影欣赏和英语的美文诵读表演等内容,英语节成了孩子们的狂欢节。
2009年9月,本着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发展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不断完善“书香校园”建设行动的宗旨,全市广泛开展了数学阅读活动。通源小学的第二届文化节活动,拉开了数学学科阅读的帷幕。活动期间,每周开设一节“数学阅读课”,进行《小学生数学报》《走进数学王国》等专题阅读,引领孩子们深度卷入数学小故事、数学小论文、数学日记画、数学巧思妙解的创作中。
●暮省,伴随生命成长
追寻新教育的梦想,教师用阅读改变着自己的行走方式,点亮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样,他们也用阅读改变着孩子们的生活状态,用纷呈的暮省方式开启了孩子们的智慧人生。反思随笔曾是暮省的主要方式,显然这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喜爱。新教育的田野意识让教师们创造了低年级读写绘、中年级日记画、高年级读书卡等多种暮省方式。育才小学的班级文集,如《每一片叶子都很美》《太阳花,给点阳光就灿烂》《小眼看世界》《我心飞扬》等,东洲小学王敏老师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把孩子们的随笔日记精心编辑成《小荷尖尖》报,至今已有90多期,细读那些散发油墨芳香的图文,你不得不感叹教室桌椅空白处创造的奇迹。
有个二年级的孩子晨诵了《海水》这首童诗: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蓝?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咸?海水笑着来回答:因为渔民流了汗。暮省时她就创作了一首《小草》:小草小草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碧绿?小草笑着来回答:春姑娘帮我穿上了新衣。小草小草我问你:你为什么变得这样金黄?小草笑着来回答:秋姑娘给我换上了新袍。南通市童诗教育特色学校平山中心小学已有500多首童诗发表在各类报刊,2009年《“好玩儿”诗报》还被评为全国校内报刊一等奖。
很多新教育人对海门年会上展演的书本剧记忆犹新。书本剧表演是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重新解构、创造,并融入各种艺术元素而形成的一种独具魅力的暮省方式。而让每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至少参演六个经典书本剧,已成为海门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读书节活动之一必是书本剧展演。余东中心小学甚至推出了“每周一演”,校园的舞台每周都会向爱演书本剧的学生开放。
2010年4月23日,海门隆重启动全市新教育阅读节开幕式。期间,书香教师代表讲述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儿童课程,舞台中最靓丽的是儿童课程,赢得掌声最多的还是儿童课程。“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每年两次的校园读书节活动成了海门校园里最美的风景,“淘书乐”充盈了班级图书角;作家进校园,点燃了孩子们阅读、创作的激情;低年级的童谣大赛、中年级的书本剧展演、高年级的经典诗文联诵一浪高过一浪;个性读书卡、日记画、手抄报展板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各种阅读挑战行动后的颁奖典礼成了孩子们盼望自豪的节日。
实验小学的“实小风铃”电视专题节目、海师附小的“童话林”、东洲小学的“满天星”阅读指导手册、实验学校的“童化作文”等儿童课程品牌,在广袤的儿童课程天幕中闪烁着诡异的光彩。
 
指向教师的生命叙事
海门新教育人将教师职业视为生命叙事的主体部分,努力让这叙事的每一季、每一天都开出花来。
●专业阅读,让教师的视野更广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专业阅读。在专业阅读方面,海门新教育人强调“四个一”。第一,构筑一个组织载体。许多学校成立了读书俱乐部,实验小学“品质讲坛”、海师附小“1+5”教师读书社、东洲小学“文化讲坛”、海南小学“登攀者学社”、三厂镇中心小学“未来教育家俱乐部”、平山中心小学“超越者俱乐部”等,他们在引领教师专业阅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搭建一些活动平台。读书讲坛、读书沙龙、好书推介、专家讲座让教师尽情享受读书的快乐、接受书香的滋润。特别是今年推出的“名师讲堂”,每月邀请一位顶级大师为全市教师作讲座,让教师聆听窗外声音,开眼智慧看世界。第三,确定一批共读书目。组织校长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并结合管理实践撰写读书笔记,让校长们睿智起来。组织全市教师学习《从优秀到卓越》《给教师的建议》《优秀是教出来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国教师报》在2009年11月18日以《“美国最好的老师”给我们的启示》为题刊登了海门教师所写的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一组体会文章。第四,建立一套管理机制。每所学校建立了一套读书管理机制,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亲自挂帅,有阅读计划、推进措施、评价奖励作保障。
阅读,点亮了教师的心灯,激活了教师的生命激情,“活在当下”成了海门新教育人的共同职业密码。
●专业写作,让教师的思维更灵动
海门新教育人清醒地知道,如果教育生活只是一堆碎片,那么教师的发展极限至多是匠师,唯有一边工作,一边梳理,一边反省,才能让思维更灵动,视野更开阔,境界更高远。
三厂镇中心小学的顾冬梅老师在阅读反思中不断开启新的生命旅程,她在博客中写道,“发自内心的想读,想让自己提升,带来的必定是不自觉的用心思考。我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行所动,所思所感,多少个深夜,我就着灯光披着一天的疲惫在电脑上猛敲键盘,当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流泻于指尖时,我的心就会变得温润无比,所有的腰酸背痛都融化在我真诚的片言只语之中。我在博客上记下《在农历的天空下》的阅读感悟,写《番茄太阳》课堂留给我的思考,写孩子赠予我的感动,写生活带给我的启示……家人将一张张刊有我文字的报刊小心收藏,儿子总是先于我翻阅海门教育周刊,寻找老妈的名字,一旦找到就会喊上爷爷奶奶一起开心地阅读。读书反思改变了我的职业行走方式,我的课堂日渐纯熟与灵动,连我的家庭成员也悄然与读写联谊。”
海门新教育人在阅读中不做书橱,而是结合专业阅读强调理解与反思,将读、思、写统一起来;不做搬运工,而是结合理想课堂建设强调实践与反思,把做、思、写结合起来;不做书呆子,而是结合教育案例,强调研究与反思,把研、思、写结合起来。“三结合”反思让教师远离了平淡、庸常与倦怠。
●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
海门新教育人深知,一个思想遭遇一个思想,就会产生奇妙的变化,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教师站在同伴的肩膀上攀行,让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
海门以国家级课题《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为主导,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市区学校协作发展共同体、城乡联动发展共同体、学科项目共同体、校长俱乐部、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引领与榜样,海门的十大“名师工作室”正致力于通过名师效应,让更多的教师脱颖而出,让更多的教师生命叙事更精彩。
今年6月10日,祝禧文化语文工作室举行辩课进校园活动,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祝禧与青年教师黄华共同执教《哪吒闹海》,不同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形式,给专家组和与会教师提供了鲜活的辩课案例,辩课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主题在研讨中不断生成,不断深入;思想在碰撞中不断提升,不断深刻,借用《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朱文君的话来说,本次辩课那是真辩,辩出了智慧,辩出了思想。
 
追求课堂的理想境界
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生命场域,海门新教育人倾力打造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深刻共鸣的理想课堂。
●走出去,不远千里觅真经
2010年1月,白雪皑皑的齐鲁大地迎来了海门新教育骨干团队初中校长一行39人。
在朱台中学,初三(1)班王丽萍老师执教的《小石潭记》的展示环节给正余初中校长赵宝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学生们纷纷抢上黑板,展示自己的预习情况,有展示词语的,有展示句子的,有展示主题思想的,然后学生点评、交流,教师只作适时点拨、归纳和小结。整个课堂师生都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思考、合作、探究、点评、检测、小结,师生在课堂中收获获知、成长的快乐。能仁中学毛晓华校长对诸城实验中学的课堂展示也赞不绝口,她在巡课式听课中,没有发现一个课堂“看客”,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就有多个小组学生抢答,她感叹,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阳春三月,海门小学校长又赶赴山东临淄新教育实验区考察学习。回来以后,不少校长马上召集全体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把取得的真经传授给教师。
●请进来,精彩展示找差距
2010年3月底,海门的讲台上来了山东教师。早上8点还不到,海门中学、海南中学、育才中学、海南小学、实验小学等活动点都已经座无虚席,连走道里都坐满了人,有的教师干脆在门口站着听。山东的老师们向海门展示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与历史等学科课堂教学,小学则由山东老师与海门老师同台执教,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山东的专家们还为海门教师作了关于理想课堂建设的精彩讲座。
三厂初中徐俊杰老师在与山东路丽娟老师交流时,震撼于她的教学境界。路老师介绍,在《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设计中,本来还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从“人的自立”再联想到“国家的自立”,因为对这个设计到底是“升华”还是“狗尾”拿不准,实际操作中就没敢贸然使用。陆老师感慨,教育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教育不能不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徐老师感慨于路老师的感慨,认为正因为有这样的体会,陆老师的教学实施水平才能达到如此精致的境界。
山东教师的课堂“放样”,给了海门教师反思自我、建设理想课堂的动力。
●深推进,学程导航显威力
海门的“学程导航”教学范式也给来海交流的全国新教育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2010年是海门课堂教学深度变革年,小学着力构建“活力课堂”,初中着力构建“智慧课堂”。教育局、研修中心专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理想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明确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新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核心理念、基本模块、实施原则、推进要求、课堂评价、保障机制作了全面细致的解读。
海门的“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经过两年的构建,已初步形成了“理想课堂”的有效教学框架。2010年研修中心将推进重点确定在预习设计和检测反馈上。各校和各学科共同体经常就此进行碰撞研讨,比如,各学科是否都需要预习?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预习要求是否一样?低年段语言、词汇积累少,如何指导有效预习?怎样检测预习?多次研讨后形成了预习设计必须个性化,体现年段、学科特点的共识。为了使每位教师都能熟悉“学程导航”范式的操作路径,研修员在培育典型的基础上,组织市区学校学科骨干到乡镇学校示范放样、优课展示,从而确保了区域理想课堂建设水平的均衡化。
 
养成优秀的习惯
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克拉克认为,优秀不是天生的,优秀是教出来的,提倡从孩子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培养。海门新教育人以“每月一事”为载体,关注学生细节,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守住日常 强调体验
优秀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它需要在平时的体验中逐渐培养而成。
海门的“每月一事”,坚持一月一主题,同一主题在不同的年段中各有侧重,这样,几年下来,就能固化成习惯。在“每月一事”项目推进中,已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每月一事”四大板块: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2010年4月,海师附小围绕“踏青(自然)”主题,主题阅读就安排了清明踏青知识介绍、春天清明诗文、春游踏青话养生等内容。主题实践,安排六年级学生进行“远足”,强调在体验中培植坚持、合作、守纪等良好品质,在“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终点不罢休”“加油,胜利在招手”等沿途标语的激励下,同学们一鼓足气步行十多里路,抵达目的地。主题展示进行了“优秀大厨奖”“意志顽强勇士奖”“环保卫士奖”“最佳合作奖”等评奖,分享和交流了各活动小组的情况及经验。主题反思环节,每个参加远足活动的同学都对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总结反思,并进行班级交流。
●关注细节 注重内化
海门新教育人确信,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学生、家长共读《优秀是教出来的》后,明白细节是教育的最佳契机和途径,好习惯需要在细节中发现、培育、呵护。
实验小学围绕“规则”主题,将“规则”意识的养成更多地与行为细节结合起来打造。比如要让学生养成走路靠右的习惯,学校就让学生自制“小脚丫”即时贴,并把它们粘贴到所有楼梯的台阶上。这样,学生看到自己贴的“小脚丫”,就会格外小心谨慎,按图而行。同时,学校“风铃女孩”还在校园里及时捕捉守规则学生,发现典型就送上一张“文明优雅从你我做起”标志,并拍摄下来,在“实小风铃”电视专题片中给予表扬。这样,多途径抓细节,重内化,促成了好习惯的快速形成。
●突显主题 重视熏陶
海门新教育“每月一事”项目实施过程中,善于结合重大活动,突显主题,充分利用生动的背景德育资源熏陶感染学生。
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奏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让学生做有根的人。海门学校开展了多姿多彩的爱国主题活动,东洲小学开发区校区的“七彩画笔绘祖国”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育才小学分年段设计“爱国”主题教育方案,高年段开展了共读一本书、书本剧比赛、演讲比赛、参观城市展览馆、古诗接力赛、童心颂祖国、“家长告诉我”等一些列活动。
结合玉树地震赈灾活动,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做善良的人。新生命教育特色学校通源小学,惊闻玉树地震消息后,马上意识到这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绝好的德育资源,很快形成方案,行动起来。让学生上网搜集玉树地震中感人的故事,进行班级交流;开展网上“点一盏红烛”活动,鼓励幸存者坚强地生活下去,祈祷逝者灵魂安息;高年级学生给玉树小朋友写信;开展地震逃生演练……活动的宗旨是教育学生不但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还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上海世博会给了学校进行新公民教育的绝佳时机,海门学校用足用好世博资源,让学生做现代中国人。“眼中的世博” “手中的世博” “口中的世博” “脑中的世博”等主题活动,让世博走进了每个学生的心坎,“世博小论坛”“每日小播报”“我的世博之行”“我是世博小导游”让海门的孩子成了“世博”小专家。
海门新教育人高扬新教育旗帜,扎实开展新教育实验,努力让新教育活在师生的生命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