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考试没教的事》第二课:生活能力 2008/08/28

(2010-06-22 23:20:00)
标签:

教育

生活能力

考试没教的事

家事

洪兰

分类: 教育
                                                   联合报╱记者梁玉芳

别问妈袜在哪「做自己主人」

小餐馆里,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完全不动筷子,只盯着墙上电视看卡通;好不容易进广告了,一旁穿着套装的上班族妈妈赶快拿起汤匙送到男孩嘴边:「宝贝,再吃一口,现在上广告了。」

母子喂食图令人开眼界

一旁用餐的上班族李文敏看见这段「母子喂食图」,不禁傻眼,霎时觉得前几天同事高调夸奖自己小孩「才小六耶,就学会自己烧开水了」那种喜孜孜的表情,也就不算太夸张了。

许多描述现代小孩「生活失能」的故事,在亲友间、报章、网路部落格可以轻易发现。有母亲怨,如果没有把橙子榨成汁,孩子绝不会动手拿切片的橙子吃,「因为他不会」。

也有人记起,国中毕业旅行时,班上一位同学不会自己洗头,因为他从小到国中,都是到美容院洗头的。

有位读者投书联合报说,妈妈都很喜欢买寿司,因为喂起孩子来方便,尤其是孩子月考时,她可以边喂,孩子还一边温书;外出吃麦当劳薯条,手摸到的地方都有细菌不准孩子吃,结果餐盘上都是薯条尾巴。

少子化浪潮个个都是宝

对孩子呵护备至,舍不得孩子动手,于是教养出许多尊贵的小王子、小公主,这是「少子化」浪潮之下衍生出的副作用,孩子生得少,每个都是宝。

教授洪兰说,她到某所小学演讲,看到一个小孩子到音乐教室上完课,不会自己穿鞋子,就坐在那里放声大哭。他的老师说,他一直就是这样,因为家里有菲佣帮他;到了小三,竟然不会自己穿鞋。洪兰大为惊叹。她说,据报导说某位王子连牙膏都是侍从帮忙挤在牙刷上的,她的学生说:「哇,真好命。」洪兰说:「不是,那是废物!你一个人没有办法存活,时时要有个人帮你打理,依赖别人,不是很可悲吗?」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zhuyongxin/201006201257120441.jpg2008/08/28" TITLE="转:《考试没教的事》第二课:生活能力 2008/08/28" />
    

    满地玩具要自己收拾。做家事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照顾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记者林锡铭/摄影

「只要念好书其他别管」

「只要把书念好,其他的都不用管」是不少台湾父母的心态,能为孩子代劳的,不少父母都体贴设想,只求能「代子弟服其劳」。

台南县归仁乡红瓦厝国小校长谢水干描述,开学后的上下学时间,无论小学、国中或高中,学校附近就挤满接送孩子的车辆,有的家长甚至还帮孩子背书包进教室;甚至,中午到教室喂孩子吃午饭。

学洒扫庭除学解决问题

「这些照顾,是爱,还是剥夺?」谢水干指出,现代许多父母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什么都舍不得孩子动手,结果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微不至的照顾剥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

一位国小老师说,整理教室、打扫校园是学校里生活教育的一环,但有家长对她说:「别让我小孩扫落叶、倒垃圾,天气这么热,他会中暑。」

谢水干说,洒扫庭除都是教育,做家事其实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必须思考步骤、轻重缓急、应对进退;「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打理,未来要如何完成职场上的任务?」这是父母无法代劳的。

洗碗又拖地比电玩省时

「洗个碗,拖一下地,只要一、二十分钟,不会比孩子打电动、看电视更花时间。」谢水干说,更何况「时间管理」是该学习的重要观念。

谢水干引用美国学者的研究,追踪一组青少年至成人期发现,童年时参与家务多的人,成年后获得高薪工作的可能性比不做家事的孩子多四倍,失业可能性则少十五倍。

他这篇标题为「做家事的孩子长大工作机会高四倍」的文章,成了网路上的转寄热门。「工作机会」成了让小孩做家事的有力动机。

建筑师谢园说,廿年前她训练两个儿子煎煮炒炸、缝扣补丁,样样都来,她不想孩子长大后成了「生活白痴」;她希望「家里没有我,大小三个男的,一样可以活得好好的。」万一像鲁滨逊漂流到荒岛,至少能生火、煮食,还能缝衣补裤。

碗盘放哪里家人都要知

家里碗盘摆放、药品、袜子收哪里,全家都要知道,抽屉外也贴了标示;在她家,不会有人高喊:「妈,我的手帕呢?」这类问题。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现在儿子的女朋友赞叹不已。

洒扫庭除都是学问

例子:小学一年级的小康负责出门倒垃圾,他可以学到什么?

●思考力:垃圾袋要怎么绑,才会牢靠,不会沿路掉?

●分析、判断:要选哪条路走到垃圾车?甲路线:路上张家有条狗很凶猛;乙路线:路灯很暗;丙路线:比较远,但路灯比较亮。

●责任感:垃圾车还没到,要放着就走,还是遵守「垃圾不落地」定,等到车子来了再丢?

资料来源:红瓦厝国小校长谢水干

如何培养生活能力

●让小孩自己来。穿衣、吃饭,生活事务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动手,当小孩会说「我自己会」,就让他试试。

●不同年龄,可以尝试不同任务。比如小三可以学扫地、小四可以洗碗、遛狗等等,让孩子有「家」的参与感。作家陈安仪的女儿小一就能自己烤面包、泡牛奶,还为妈妈服务。

●别怕小孩做不好。老怕小孩扫地不干净、打破碗,他就很难学会。一个碗不比「成长」更有价值。

●父母要放手。华人父母太习惯「呵护」,作家龙应台反省:华人父母还会好意提醒成年孩子「不要上厕所」,是关心也是压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