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教育: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向新教育人推荐《从优秀到卓越》

(2007-01-24 17:25:35)

------向新教育人推荐《从优秀到卓越》

 

朱永新

 

经过一个多月断断续续的阅读,终于读完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完全版与社会机构版。

据说,此书是吉姆。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团队,针对“对于那些业绩平平的公司,如何才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的问题,用了长达5年时间进行的一项规模巨大的研究。他们阅读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访问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500强排名中的1400多家公司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只有11家公司实现了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的跨越,包括雅培、吉列、金百利-克拉克、富国银行、菲利普·莫里斯等公司,它们在15年的时间里,公司的平均累积股票收益是大盘股指的6.9倍(而像GE这样举世闻名的大公司也只有2.8倍),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65年向这些公司中的一家共同基金投资1美元,到2000年,这只股票的收益将增长471倍,而市场上一般的股票基金只增长56倍。

这些实现跨越的公司为什么会比那些公司中的巨星,如英特尔、可口可乐等企业表现得还要优异?柯林斯将这11家公司与那些实现跨越但并不能持久的公司和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进行了对照研究,分析了实现这一跨越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卓越组织长盛不衰的规律”。他认为,就像工程学的实践在不断演化、改变,而物理学原理却相对不变一样,卓越企业也有它永恒的物理学。这个物理学,其实就是训练有素的人、思想和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第5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和技术加速器。

那么,卓越的教育、卓越的学校有没有自己“永恒的物理学”呢? 我在想,如果我们在教育研究的人,也能够用这样的功夫,对于优秀的学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也许也会有独到的发现。

我对于公司本身的业绩并不感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它对于我们新教育共同体的启示,最关心的是:新教育,如何从优秀到卓越。

一、优秀是卓越的大敌

优秀是卓越的最大的敌人。这是作者给我们的第一个结论。他说:我们没有卓越的学校,主要是我们有优秀的学校。我们没有卓越的政府,大抵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政府。很少有人能过上美满的生活,基本原因是过上好生活很容易。绝大多数公司始终未能成为卓越的公司,全是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公司。

为什么说优秀是卓越的敌人?柯林斯指出,那些发起革命、推行激动人心的变革和实行翻天覆地重组的公司,几乎都注定不能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无论最终的结局有多么激动人心,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也不可能依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和一劳永逸的创新。相反,这个转变的过程就好像无休无止地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轮子不停转动,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一跃而过。

究竟什么是卓越?在社会机构版中,柯林斯专门用一章讨论卓越的定义,对在没有商业目标的情况下成功的标准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商业组织是看投入1块钱能够赚回多少,而社会机构的问题是:对于投入的资源来说,“我们是否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担负的使命,产生了足够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杰出的成就”,反映在组织能否完成自己的社会使命,工作的成果是否明显,效率是否高。我们新教育人也应该思考,我们能够做得更好吗?我们对实验学校的服务到位了吗?

二是“独特的影响”,即能否为自己所服务的人群带来独特的贡献,地球上其他组织不能轻易替代自己的角色。我们新教育人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表现在什么地方?用这个标准看,我们根本没有达到优秀的水平。

三是“历久弥新的活力”,即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卓越表现,不受特定领导人、机遇、环境或者计划的限制,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迅速应对,并且变得更加强大。我们正在组建新教育的专业团队,真正的领导群体还在建设之中。我经常说,什么时候新教育团队可以不需要我操心的时候,说明这个团队开始真正地走向成熟了。

如何确定这些影响?作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新教育人思考的评价方法。他指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积极寻找各种证据----无论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证据----来跟踪自己的事业进展。“假如这些证据主要是定性的,那你就要像辩护律师那样,寻求各方面证明的契合;假如这些证据主要是定量的,那你就要向实验室的科学家学习,对数据进行认真收集和处理。”

其实,作者只是通过企业的解剖,探讨从优秀到卓越的永恒规律。因此,他认为,自己的著作“从本质上说”不是一本商业书。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解读才优秀到卓越的各种奥秘,就可能为任何组织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优秀的学校就可能成为卓越的学校,优秀的报纸就会成为卓越的报纸。

我认为,之所以说优秀会成为卓越的敌人,不是优秀本身的问题,更不是优秀的错,而是“优秀”的心态会让人们满足,让人们没有危机的意识,让人们习惯地按照传统的方式运转。也正如作者所说,对于卓越的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一旦你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卓越,那滑向平庸的过程也就开始了。”

新教育是否已经“优秀”,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如果我们以“优秀”自居而停滞不前,我们将永远无法到达卓越,这是柯林斯告诉我们的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