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的交易系统的形成:均线  作者:趋势背驰

(2011-12-16 19:27:26)
标签:

转载

 

最开始炒股票的时候,我学的是移动平均线。
 

    第一阶段总是最简单,十日线上持有,十日线下卖出。拿走势图一对照,哇,炒股原来这么简
 
单,看来我要发财了。当时入市的时候是大牛市,随便买什么股票都能赚钱。我也就越发的相信十
 
日线的神奇作用。相信大多数人也跟我一样,如果不是大牛市也不会被吸引进股市。

    但后来发现,原来十日线也不是那么好使,市场下跌或震荡的时候,基本是左右挨耳光格局,
 
当时也傻,亏得多了才懂得炒股也是需要学习的。

    第二阶段我学习了葛兰碧法则,只花了半小时不到就搞清楚怎么用了。这时候才明白,以前学
 
的均线知识太粗糙。这时候信心虽然增加了不少,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亏有赚,整体来说是亏得次
 
数到不多,赚的时候到也还可以。但心理很奇怪,亏损的时候苦恼极了,赚的时候总是觉得很郁
 
闷,总觉得炒股不应该是这么炒的。后来我把很多股票的历史图形找出来测试均线的成功率,发现
 
牛市的时候肯定是赚钱的,但熊市的时候肯定是亏钱的,这时候我在想,也许我找到原因了。

    第三阶段加强学习了传统图形理论,其中只铁、青木写的书对我帮助很大。特别是青木的书,
 
使我对均线系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从此以后“均线流”这个概念在我脑海里常常出现,直到某
 
一天,才真正明白,均线不过是大河里一根流水而已的含义。这时候再使用十日线,葛兰碧法则的
 
时候发现好使了,总觉得境界有所提高,但又不知道提高了哪里。

    直到第四阶段,有个使用均线很牛的朋友,他的话让我又对均线系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句话
 
是“均线如水,K线如船”。船在水上行为正常,船在水底行,说明已发生危险了。这个比喻很
 
好,很形象。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但我还是不知道具体运用的时候该如何才能用得更好。

    是一本书,“专业投机原理”一下子使我明白均线的含义,这就像我们知道如何鉴定一个美女
 
的外貌,但心灵美不美则需要时间的检验一样。关键词是“趋势”,第五阶段的我一下子才明白,
 
原来均线的真正作用是帮助交易者判断趋势。这就是为什么均线这么好,而一些还在使用钱龙软件
 
的前辈都不使用均线的原因。他们是光看裸K就能看懂趋势的人,当然就可以不用均线辅助。现在
 
的我也不用均线看盘,光看裸K就够了。

    还没有完,均线的理解如果只到这里,那还是很肤浅。

    去年我接触缠论的时候,就被缠的语言所吸引,以至到目前为止我一直都在使用缠论里的知识
 
来炒股。缠论里面有两套系统,其中一条是均线系统。作用有二,一是缠绕辅助判断背驰,二是对
 
市场进行评价分类。

    缠绕辅助判断背驰的方法相信学过缠论的人都知道怎么去使用,如果不懂的,就去翻课程,这
 
里不再重复。送一条5/10均线面积的公式给各位更好的去理解如何判断背驰,数值的设定只是照着
 
缠师的意思而设定,只要各位喜欢,可以任意修改下面的参数设置,但不会影响运用的方法。

M5:=MA(CLOSE,5);
M10:=MA(CLOSE,10);
FILLRGN(M5>M10,M5,M10),colorred;
FILLRGN(M5<M10,M5,M10),colorgreen;
STICKLINE(C>=O,H,L,0,1),COLOR5050FF;
STICKLINE(C>=O,C,O,2,1),COLOR5050FF;
STICKLINE(C<O,H,L,0,0),COLORFFFF50;
STICKLINE(C<O,C,O,2,0),COLORFFFF50;
MA5:MA(CLOSE,5);
MA10:MA(CLOSE,10);


    而对市场评价分类的方法相信还是有人比较糊涂,这里就用这个方法对现阶段市场做个分析。
 
大盘目前是在34天线之上,这可以说是处于第三类的位置。那么你找股票就不要去找还处于34天线
 
之下比大盘还要弱势的股票了,你只观察5或13天线附近的股票,这样一下子你就可以过滤掉大多
 
数不用费心的品种。举两支我操作的股票为例,002322,002028,他们就是属于第二和第一类的品
 
种,这就是它们会走得比大盘强的原因。这里我再强调一遍,我说的股票你们不要买,这不是推
 
荐,只是举例,否则后果自负。

    以上就是我对均线系统六个阶段的认识。目前我还处于第七个阶段的理解之中,这个阶段想法
 
还没成熟,就不说出来误导各位了。系统的构建不是那么容易的,先让各位了解我对系统元件的理
 
解,最后再说如何构建的时候相信就更加容易明白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