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国民对“看病难、看病贵”抱怨颇多,因此对医改的呼声很多,期望很大。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措施之具体、规定之细致历史罕见,意在为迷惘的新医改明确航向。这个
“高诊费、低药费”的医改方向,似乎符合现实,顺乎民情。
但个人认为,这只是相关部门在利用民意而做的从“以药养医”到“以技养医”的一加一减把戏,把百姓的重负从左肩换到右肩而尔,是“换汤不换药”。这种所谓改革,对百姓而言,只是掏钱的名义不同,但掏的钱是不会少的,恐怕还会出现“诊费提高了,药费却没降”的现象。因为,归根到底还是“以民养医”。
一、政府投入不足产生“以药养医”这种畸形体制。
无可否认,我国的医疗劳务定价确实长期偏低,有很多技术性的收费没有充分体现,尤其护士的技术价值几乎为零,有人统计,3000余中的收费项目中,与护理有关的收费仅仅30项,不足1%。如病房三级护理一天才3元,比酒店服务费便宜。又如三甲医院2-4人的病房,每人每天收费才64元,比住酒店还便宜……因而导致医生劳务价值没有办法体现,统统通过卖药和检查来体现。据卫生部的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份额均维持在44%水平之上,一些中小型地方医院甚至高达70%。政府投入则少得可怜,约占5%,远远不能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因此,“以药养医”的体制使医院同时扮演着“天使”与“魔鬼”的双重角色,从而导致药价虚高而为百姓所深恶痛绝。这种畸形的体系确实需要调整。
二、“以技养医”只是“拆东墙补西墙”。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减轻百姓的医疗负担。在医院的运营经费、医生的合理报酬并没有恰当的来源和保证之前,把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和技术含量升上去,把大型设备的检查费用和药品的价格降下来,只是简单的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是“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可能令百姓的负担更重。早在三年前,“以技养医”的提法刚刚开始时兴,就有地方以此为由率先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比如江苏,调价的137个医疗服务项目中就有125个价格提高,其中“免疫固定电泳”从每次20元调整至360元,涨幅达17倍,“小肠移植术”从1000元涨至5000元。同时,在医疗机构的片面逐利性难以彻底遏制的情况下,当改革一旦进入实施,难免会遭遇“选择性改革”的尴尬——在提高诊费上异常积极,在降低药价上却阳奉阴违。此次意见明确要求药品加价率不超过15%。不过下有对策,从表面上来看,药品由医院卖给患者增加的价格是7%~15%符合规定,实际上,太多的环节导致药品落到患者手中时远远超过原价值的15%,而具体加了多少永远是笔糊涂账。
三、政府投入是医改成败的关键。
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对医改提出看法,大致认为:一是医药分离。医疗价格的形成机制,与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完全分开,互不干涉。药品价格该回归的回归,但医疗服务价格的提升,却并不能以药品价格下降作为理由和借口。二是加强监督。医疗服务价格究竟该升该降;如果应该升又是否应该全面提升;提升的幅度应该是多少;依据何在,都应该缘于其严格的价格形成机制,并有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才是。
但个人认为,还是没有从根本去解决问题。无论是“以药养医”还是“以技养医”,其根本原因都是政府投入不足,因此需要医院自食其力,从而产生半事业性质半企业性质的特殊体制,最终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因此,政府加大对医疗的投入,让医院回归非盈利性的公益性质才是医改成功的关键。
四、一些建议:
1、政府要明确承担公共医疗的责任。由于政府把医院推向了社会,因此自觉不好意思监管,从而放任了医院创收,导致看病贵。纵观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哪家不是比酒店还漂亮。而据了解,大部分都是政府拨地,医院自筹资金兴建的,可见这些医院的盈利不菲,对此要加强管理。同时,教育、医疗、养老、城市管理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把主要财力放在经济建设上,而把医院推向社会,把责任推向社会!
2、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方面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来建设,在当前政府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可以把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投入,避免“撒胡椒面”的效果。如每县(区)设立一家公益性的公立医院,全部由政府投入,为中低基层提供基础性的医疗服务。其余医院改制为市场化经营,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3、开放市场、充分竞争。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才能享受良好的服务、合理的价格。电信、银行、餐饮、零售等行业就是很好的例子;反之,所有的垄断行业有哪个不是受人诟病的?因此,建议放开医院的经营,让更多的民营和外资参与,通过竞争来提高服务和降低收费。广东的祈福医院、康华医院等民营医院就是很好的例子,环境和服务是五星级的,收费与普通公立医院一样,很受欢迎。
总而言之,简单的把“以药养医”改为“以技养医”这种“拆东墙补西墙”式的改革是没用的。只有彻底改变“以民养医”的思路,政府真正承担责任,加大投入,回归公益与竞争并存的方向,才是百姓之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