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把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进行比较
石之桑 /
文
网络 / 图片
http://s7/bmiddle/4ae9e7fdga7481adee946&690
目前,高考考生填报自愿正在火热进行中。在这关键时刻,网上出现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的生源争夺“口水战”——
先是复旦大学发表声明,称有人假冒该校教师致电预录取考生,说复旦取消了之前与其签订的预录取协议,并“怂恿”考生修改志愿。随即上海交大发表声明予以回应,表示该校招生工作实施的是“阳光工程”,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声明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本校的行为,将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对这两所名校口水之战中的孰是孰非,我们无法判别。但其中引发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一些名校为什么不追求办校特色,却偏偏都要往“综合大学”的独木桥上挤?
近几年来,一些机构翻来覆去地对全国的高校进行排名比较,其结果是许多大学偏离了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特色的宗旨。于是,我国的许多高校开始片面追求“一流大学”的超大规模,招生规模急剧膨胀,而教师队伍、科研设施却相对滞后,导致了“扩招综合症”:缺少必要的教学条件,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基本教学质量,只能付出“牺牲学生培养质量”的沉重代价。此外,由于教师的部分收入直接和科研经费挂钩,因此,许多教师都忙于抓项目搞收入,直接导致了学术浮躁的后果。
学校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在这一点上,我们还真的应该向国外学习。比如,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不同的学校都有他们的强势和弱点,没有某某学校是天底下最牛的说法。谁也不会把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进行比较。我国高校的问题恰恰在于:都不惜一切代价地想把自己办成综合性大学,结果都挤在独木桥上搞竞争,谁也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经营讲求错位经营,办学的道理也一样,应该错位办学,不要都去挤独木桥。还有一点我们当谨记在心:大学乃大师之学,无大师则无大学。大学的灵魂是其自身精神底蕴和文化,如果缺失这种精神底蕴和文化,就会出现功利主义膨胀,最终导致大学功能的异化。
http://s10/middle/4ae9e7fdga74823b3dc39&690
http://s1/middle/4ae9e7fdga748249ba5a0&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