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长对高考状元厚爱一层能说明什么

(2011-07-03 14:17:52)
标签:

杂谈

高考

状元

教育

市长

国民教育

精英教育

分类: 随感*杂谈

市长对高考状元厚爱一层能说明什么

石之桑

 

http://s5/bmiddle/4ae9e7fdga7262922bf84&690

 

    今年的高考分数一公布,同往年一样,许多高中学校便开始了自我宣传大战。各省及其所辖的市、县(区)都纷纷推出了本区域的“高考状元”,各种媒体也开始连篇累牍地对当代天之骄子给予报道宣传。更有甚者,部分城市的市长专门会见本地的“高考状元”,又是亲密交流,又是合影留念。自然,媒体对市长和“高考状元”这一特别的吸引眼球的场面十分感兴趣,于是便有了“政治明星”与“高考明星”交相辉映的大幅彩照充斥报纸和网络。

    市长会见“高考状元”,出发点是好的,无非是为了表明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是重视的,对青少年发奋读书是鼓励的。但是,我们的行政首长们有没有想过,国民教育≠精英教育,如此舆论引导,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只能将国民教育引向歧途。

   众所周知,“状元”是高考的一个结果,但不是全部的结果。更多的学生处在考分结构的中间层次。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人的因素看,恰恰取决于这些处在中间层次的大多数,甚至与目前考分处在低层次的考生的进步和提高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这种行政首长对“高考状元”的厚爱,只会使高中教育在只重视考分的应试教育的阴影中徘徊。

    现在的高中教育,资源还很有限。而人为地实行等级制,又造成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如今,学校有国重、省重、市重、普通,班级有实验班、英才班、普通班,继而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会分为三六九等,好的学校得到了更多的投入,更好的师资,更好的生源,而且大多凭借“国重”、“省重”的牌子收取高额的选校费,他们最好的借口就是培养状元、造就精英,可谓名利双收。我们说国民教育≠精英教育,倡导的就是要让所有的国民都有相对均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从教育平等公平出发,应该取消国重、省重等的评选命名,取缔学校内班级分普通班、英才班等的做法,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视学校辐射人口的规模实行“平行分配”。当然,这并等于说就取消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应由社会力量来做。

    国民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国家需要德才兼备的精英人物,更需要广大的德才兼备的中间层次的人才群体。有时候我的大脑里会冒出这样的问题:首先,一个国家离不开高新技术人才,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国家的栋梁,因为他们的创造力是巨大的,但极少数没有道德素养的人才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其次,国家如果存在大量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而没有文化又没有道德素养的国民也同样会形成巨大的破坏力量。因此,我们的高中教育必须摆脱培养状元、造就精英的模式,追求对全体学生的均衡教育,包括教育资源平行分配、道德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并重、“好生”和“差生”公平对待等。

 

 

http://s11/middle/4ae9e7fdga7261354545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