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说来说去 |
中考高考在即,无数考生及家长处于考前紧张备战状态。每年,都有大量考生因为考前想当然的突发处理,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所以,以我多年的送考经验,在此唠叨两句,期待那些有理想的考生考出好成绩,顺利迈上人生新的台阶。
这十个方面的鉴戒,主要从充分发挥考生的潜能出发而提出的,并非超水平发挥的考前宝典。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你的考试成绩是你综合素质的体现,失误的原因非此即彼,怨天尤人也是无济于事的。特别是考前的心态和状态,是决定是否发挥水平的重要因素,很多学业水平优秀的考生在这方面摔过跟头。重视心态状态的培养和完善,比专门从事课程训练更加有益。
一戒考前手忙脚乱,没有计划。
到了这个阶段,水平能力基本已成定局,剩下的就是你是否能发挥出这种水平。考前大量做题,盲目拼命,会导致头脑混沌,心烦意躁,很不利于考试。考试就应该有热切的向往,但心情是安静的。拿到题目能感觉到题目设计的圈套陷阱,条理清晰,头脑清醒,而不是手足无措,或者过度兴奋。以前我的很多学生考完试说题目很容易的,一般成绩不理想;说题目还可以,有一些比较难的,一般做得非常出色。这些考生由于考前思路清晰,准备齐全,所以,能很好地辨别题目的难易度,心中有数,所以才能考出好成绩。所以,在考试前一个星期内,有计划的复习各科,不可贪多,要精选典型例题,循序渐进,恢复记忆,以求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对每一科的整体结构和知识能力框架,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自己的弱点。
二戒考前过度放松,以致松弛懈怠。
很多家长和考生以为,快考试了,放松放松应该是符合科学的。劳逸结合是应该的,但过度放松,荒疏了知识能力的延续性,就会在考试中产生陌生感,甚至平时很容易完成的试题,由于长时间没有预热而导致做题时间加长,信心锐减。我的学生中有一些也是这样看的,考前相约出去游玩,又照相又写毕业留言,甚至通宵上网,第二天再睡一整天,以为可以很好的放松了。这都是误解。科学的放松应该一切围绕着考试状态心态的调整,而不是毫无节制。适当的散步聊天,看点电视也是正常的,但绝不可过度。考前学习以每天8小时为宜,加班加点也是不足取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洗洗衣服,进行休闲式的体育活动,或者和父母同学,到公园散步,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和团结。也可以听听音乐,按照调整计划有序的进行。
三戒情绪波动,无故寻愁觅恨,发生意外。
考试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考上重点,是好事,也不一定是好事。考上一般学校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也未必是坏事。人生的道路很漫长,成功的途径千千万,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次成功不代表一生成功,所以要科学认识考试,不要认为这是天大的事,一切都要围着考生转。有的考生,由于高度重视考试,致使对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夸大其词,比如同学间的小矛盾,比如环境的些微嘈杂,比如父母的过头话。实际上,考前有些干扰,对考试未必是坏事。干扰可以提高人的抗干扰能力,正确看待,正确处理,有利于心态的稳定。而且要有意识地适应各种环境和突发事件,以自己能平静对待为骄傲。防止无故发怒,力求各种关系和谐。遇到问题首先要冷静,尽量朝好的方向去想。考试中也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而你的考前适应训练正好弥补了这一点。所以,切忌冲动,没有过不去的坎。如果真的难以排遣,可以找到适当的方式来发泄一通。
四戒失去信心,情绪低沉。
考前复习,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是正常的。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题都会做。你过去没有学好的按理说不会做是符合规律的,否则就不公平了。抱着这样的心态,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也就无怨无悔了,过分要求都是不切实际的。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端正思想,其次要一点一点梳理,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步,实在完不成,也不要着急,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而且,考试试题不一样,状态心态不一样,成绩也就殊异。即不可好高骛远,也不要失去信心。虽然奇迹很难发生,但不一定考不出好成绩。不要动不动就拿自己和别人相比,你只要和自己比,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就行,等待奇迹是愚蠢的想法。
五戒妄自揣测,拘泥固执。
考生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不要对成绩妄自揣测,以为自己怎么怎么能考好,或者以为自己已经无药可救了。成绩的好坏因素很多,你的各种揣测只能给自己增加压力,或制造理性误区,对考试都是不利的。比如,过分相信要考哪一部分,结果考题出乎意料,使自己大乱手脚;比如,考试中以为自己某科考差了,对后面的考试失去信心等。我有一个学生,考完数学后,因为有三个题没做,走出考场号啕大哭。我当时就判断是考题出的过难,于是询问当时最好的一个学生,他也有两个题没做完。于是我让他俩在一起交流,这样,这个考生最后调整了情绪,才得以把其他科目考好。高考成绩一公布,结果这个学生所有学科中数学考得最好,因为那一年数学太难了,难是对所有人都难,不必害怕,无须揣测成绩,更不要拘泥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判断就是正确的。你是一个考生,不是评分的老师,决不能没有根据地判断成绩的好坏,这是教训,要深记。
六戒服用各种不明真相的营养药、养脑药,在失眠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服用安眠药。
现在市场上的营养药各种各样,质量难以保证,有一些还可能造成伤害,适得其反。即便是知名厂家的知名品牌,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挥很大的作用,反而使考生产生了心理压力,因小失大,是不可取的。要想增加营养,在一个月前就应该调理,考前几天基本不管用,只有精神上的副作用。安眠药虽然可以暂时解决睡眠问题,但服用次数多了,使人体产生依赖性,也可能会使人产生焦虑的情绪,弊大于利。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调整作息,尽量让自己白天体力上累一点,多参加劳动或体育活动,促进疲倦,万不得已,最好不要服用安眠药。如果真得睡不着,也不必焦虑,这是考试前正常的心理反应。我有一个同学,考前误用醒脑药,结果一晚上没睡着,但是第二天情绪仍然很好,考试成绩也非常理想,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实际上,考试期间睡眠时间少,对考试影响不大。因为人体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调动应急机制,完全可以应付几天的考试,大可不必为此焦虑。
七戒生活规律不正常,想当然地调整作息。
人的生物钟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一旦调整,必然有一个适应时期。如果考前几天调整,一定会出现不适应,打乱生物钟,对考试状态的培养很不利。如果要调整,应该选择在一个月前,使自己有一个适应阶段。我们这里每次高考有些家长自以为是,找到在考场附近的宾馆或者亲戚家,让孩子及考前住下,由于改变了生活规律和处所,大多数孩子都出现了不适应的症状,第二天考试状态下降,心理有负担,这是一个大大的教训。考前一个月内生活规律应该相对稳定,最好不要大动干戈。所以自以为是的作法都有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要慎重。特别是考前的第一天,不要过早睡觉,平常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想睡觉了才去睡,否则即便躺下了也睡不着。
八戒用大鱼大肉补品来补充营养.
很多家长,自以为学生考试不容易,要多吃一点好的。于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整顿大鱼大肉,这样不但让孩子腻味,有时会产生厌食症。正确的做法是该吃什么就吃什么,适当增加营养,多吃蔬菜,荤素搭配,要适合孩子的口味,不要强迫孩子进食。实际上,最后就这么几天,没有必要煞有介事地增加营养,也不大管用,只能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而孩子的心理却在营养的攻击下走向扭曲。有些敏感的孩子,看到父母出乎平常的举动,心理上自然得到一种暗示:考试很重要,千万不能考砸了,否则对不起父母。带着这种心理走上考场,考试中一旦遇到困难,会出现心理的反常,往往适得其反。还有些家长,考前不分青红皂白,让孩子吃大量不干净的食物,导致胃肠疾病,影响孩子考试。还有一些,由于天气炎热,大量饮水,或者吃西瓜,致使考试期间考生上厕所,影响答题。所以,考前最好不要搞特殊,不要给考生更多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压力,一切按部就班即可。
九戒说一些没有意义的增加考生心理压力的话。
有些家长只从个人角度考虑,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反而影响了考生的应考。比如,一定要好好考,一定要沉着冷静,一定要多看看书,一定要对得起我们,给我们争光。这些话增加了考生的心理压力,对考试大大不利,也没有任何意义,还是不说为好。不但不说,还要引导考生正确认识考试得失,以释放考生要离为主,既不放松要求,也不高压强制,最好艺术地引导指导,让考生敢于直面考试失利,告诉他们只要尽力了就行,不把中考高考当成一个紧箍咒。这一点非常重要,考前一个月就应该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心理的正确暗示,让考生坚强从容不屈不挠,让他们心理尽快成熟。
十戒盲目相信猜题、押题、考前宝典类的蛊惑
实践证明,所谓的猜题押题,大多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考生家长的急切心理而招摇的骗术,单纯相信并把成绩押在这些方面是利令智昏的。考题一般情况下不会泄密,某些不负责任的人利用了这一点,大发其财,使很多考生深受其害。还是把自己的补漏工作做好,利用典型例题以一当十,恢复记忆,提高能力,不要轻信这些人的谣言,不要把主要精力浪费在这些无用的事情上,要打好自己的战役,放弃不劳而获的念头,集中精力备考。
总之,考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总结起来说就是要有自信心、平常心,要科学备考,保证心态状态达到最佳,最终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在此,恭祝小燎原等考生马到成功,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