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根胡之胡《论语》心得

(2008-04-29 08:01:26)
标签:

学习论语

随意笔墨

杂谈

分类: 说来说去

草根胡之胡《论语》心得

 

 [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自古及今,“习”均理解为“温习”之意,若按“实行”解,当有新境。

 

学习不只是学习,学习的目的是实践。只停留在知识本身且以为炫耀,是“本本主义”、“学院派”,不足为论。“知”与“行”,“行”为首,“知”是基础、前提。实践的价值感远远大于知识本身,是有血有肉的快乐。

 

中国人虽诸事内敛,炫耀博学却是外放的。他们崇尚博学,或显摆书本知识,自以为学富五车的师表,实际上不过记忆机器而已,难怪韩非子视“儒”为“五蠹”之一。读书读成了书呆子倒也无妨,倘若以“呆”为资本,自觉高于“劳动者”,岂止大谬,亦可笑至极。纵览中国教育,此弊尤甚。小学至高中,死记硬背的多,强调重视实践的少,积弊历久,一时难改。多少天真烂漫儿童,竟日耗费时间精力,不过成了记忆机器,不人道,于国之创造性则大害,庶几可悲。中国教育风气至少有一半沿袭了历代的偏见,是披着创造的外衣,打着时代的旗帜,实质是传统教育的伸延。不是有人倡议要改回过去私塾式教育吗?可见,这种歪风还是很有市场的。这些直接成了阻碍中国发展的巨大障碍,它是隐性的,发作时才看出破坏力。我认为,凡记忆性知识,非基础特征明显,了解即可,不必熟记,忘之则查,如此,为创造性和个性腾出巨大空间,既为个体生命留设大量时间精力,也为国家挽回生产力,是大大有益于民族之要事。

 

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劳动游戏之快乐,应该成为新中国的社会认同。学习只是知识的输入,不是目的,而实践不仅仅是输出,还结合着主体意识的兴勃,创造成果的价值突兀,融于社会的情感介入,是综合性的快感。人活着的意义在于快乐,工作是人类的主要日常行为,必须使其成为快乐的主阵地,体现治人的人道性。孔子所言,虽只是一时体验,然可推而广之,究而深之,让每个劳动者享受劳动之快乐,不枉生命之轮回。

 

即便按“温习”讲,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有更多的收获。这里的温习,不是机械的重复,是深入理解,是快乐再现,是快乐加倍。这一点对于我们常人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不仅仅是知识要经常温习,痛苦喜悦、记忆情感等也要经常温习,这可以帮助我们充分了解人生生命生活,从而达到个体生命之和谐,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昨日重现”的快感。

 

比如,夫妻间的情感,要经常温习。很多夫妻可以共享富裕,而很难共赴患难。经常温习初恋之情感,可以帮助自己深入了解爱人,重新认知爱情。不妨也来个情境再现,一样的时间空间人物,很容易勾起内心善良的呼唤,让我们对人生的苦难、夫妻的本质、生活的真谛都有了全新的理解。每一个生命都是一座宝藏,不断开发自己,挖掘情感潜力,再生情感生机,必然促进家庭和谐,不至于让人在痛苦面前束手无措。很多离婚悲剧大可不必发生,经常温习情感,可视为有益的主动的构建。

 

理解孔子,发扬儒学精髓,善由此及彼,不亦说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记住这个春天
后一篇:实话实说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