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保护青少年恋爱基本权 |
分类: 说来说去 |
先从中学生早恋说起
“早恋”一词,时间概念很不明确。何谓早恋?到底年龄界限是多少?大部分中学生到高三毕业都已过十八岁,已经是成年人,有独立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对则对,错则错,用不着别人指手画脚。在我的印象里,大概只要是中学生,无论你是否过了十八岁,只要恋爱,一律打入早恋行列;一旦确定你是早恋,那么对不起,你违反了有关规定,要受到纪律处分,甚至要受到开除学籍的严厉处罚。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侵权行为,而大多数教育管理者根本没有这种违法的概念。
国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青少年不能恋爱,也没有对青少年恋爱的年龄进行规范,这就意味着恋爱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中学生无论年龄大小,都属人的范畴,也同样享有恋爱的权利。古代,女子十五岁即可成人结婚,男子二十举行弱冠礼,亦即成人礼,表示可以纳婚。以此推算,古代男女的恋爱年龄应该更未提前,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中学生的年龄,同样都是中国人,又是在新社会,难道合法权利在一点一点减少?作为中国传统名著《红楼梦》中迷倒千万人的贾宝玉、林黛玉也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确是整天谈情说爱。而贾宝玉更是早早尝试云雨情,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属于严重违纪,不但要被开除,还要被除去学籍。中国人对同一件事往往有N种态度和处理意见。一方面对宝黛早恋津津乐道,对宝黛早恋未遂耿耿于怀,另一方面,对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恋爱严加限制,一切违反者均被打入地狱,我不知道是谁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做,为什么不抨击死去的宝黛的早恋行为,却严厉打击活着的阳光般的少年,真是可笑至极。
如果真的因为中学生不懂爱情,就冠之以“早恋”的恶名,这又是矛盾之极!既然年龄小不懂爱情,又如何确定为谈恋爱?恋爱一词,就是男女双方谈爱情,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再说,到底几岁算是“早恋”?谁又能分得清!个人情感智力水平不一,也没有一个仪器可以测量青年男女的恋爱度,又如何确定她(他)的行为属早恋?说来说去,都是胡闹,给青年人的影响就是:我是强盗我怕谁!你是流氓我怕谁!这是一种很没面子的家长式逻辑和作风。
中学生到底有没有恋爱权利
中学生到底有没有恋爱权利?法律既然没有规定,那么一切禁止都属于个人意志,不代表集体认同。法律只规定了结婚年龄,而恋爱大多是在结婚以前的行为(极少数除外),是走向婚姻的前奏,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需要,是确定感情的不可缺少的过程。法律规定男女恋爱自由,并且对阻碍自由恋爱者持反对态度。
现在的孩子发育早,加之接触各色的有关性的暗示、情的诱导,所以很早就对异性有交流的渴望。这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否则就是发育不良。如果横加阻拦,势必让青年男女受到长期的压抑,无法解决时可能采取极端行为,对他们的身体心理及未来的成长都将造成一定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畸形。这并非危言耸听,我们也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青年的畸形爱情心理是由于中学时代的恶性的干涉阻挠导致的。
这样说来,既然恋爱是身体的需求精神的需求,那么恋爱也应该是青少年的合法的权利,否则就要损害他们正常的生理心理渴望。从人道角度审视,也不应该粗暴地剥夺这种权利,对所有情况一刀切,一棍子打死,这都是不负责任的野蛮的行为,是该提出强烈质疑的。
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把中学生恋爱视为洪水猛兽?稍微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业和前途。这简直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庸者的理由。一个人的前途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牺牲情感去获得一个职业吗?谁又能证明压制恋爱渴望一定能让他们更出色呢?一种感情一旦确立,不是说有就有说没就没的。长期压抑的生活状态,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日积月累,会导致一个人不正常的心理畸形,谁又能断言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既然没有科学根据,只凭一厢情愿,盲目地打击和压制,难道是对孩子负责吗?
国家已经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不知道恋爱权力是不是也应该得到保护!这毕竟是每一个青少年心底的渴望,即便是洪水猛兽,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格杀勿论啊!他们毕竟是活生生的人啊,他们毕竟是有感情有判断能力的人啊,难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智力低到只能采用粗暴的干涉行为吗?
保护未成年人,也包括保护他们的恋爱权利。
粗暴干涉的严重后果
前文已经谈到,对青少年的恋爱进行粗暴干涉,会导致他们的畸形心理,也会导致他们的出轨行为,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这是极其不人道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事:某某女中学生因为教师对她恋爱的粗暴干涉服毒自杀。这些孩子还太小,第一次涉足恋爱领域就横遭打击,甚至被冠以不要脸的骂名,由于心理承受力差,所以导致轻生的行为发生,这是我们对恋爱权进行干涉的最直观的恶果,是该引以为戒的。更有许多学校,公开“宣判”学生的恋爱行为,对他们进行处分,杀鸡儆猴,是典型的军阀作风,是违法行为。还有一些学校,为了查处恋爱事件,深夜组织人马进行“围剿”。正当陷入爱河的青年男女缠缠绵绵之时,一声断喝,几乎损伤了青年人所有的爱情细胞,使他们在以后恋爱时谈爱色变,无法剔除心灵的阴影,这个能影响人的一生幸福快乐,罪莫大焉。
现状是,由于社会、家长、学校的围追堵截,迫使中学生恋爱转入地下,因此出现了很多不该出现的事。一部分长期压抑的青年,在得不到恋爱的权力时,对自己在校的损失进行恶补,阅读大量的黄色书刊,进入非法网吧浏览黄色网站,出入色情场所,甚至合伙犯罪。就是一般的青少年,在得到了难得的恋爱时段后,长期压抑造成干柴烈火的局面,导致性行为,甚至校园里出现女学生怀孕的情况。
粗暴干涉,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看出弊大于利,是该叫停的时候了。哪怕全国只有一起这样的恶性事件,也是该加以杜绝的,更何况受害人群正在逐渐增多,不正常的现象一件接着一件。希望有关部门进行调研,以对青少年负责的态度科学对待恋爱现象,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保护青少年的身心更健康地发展。
正确引导,巧妙疏导,把青少年当人看
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采取了疏导的方式,将洪水巧妙泻入大海,避免了围堵造成的危险。为什么到了青少年恋爱领域,我们却只能采用阻挠的方式呢?难道智力不如古人,难道我们自认弱智?
问题的关键在于爱心。如果你是真正爱护青少年,绝不会采用军阀的手段明目张胆的粗暴干涉。现在,各个学校以升学为中心,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成果的唯一尺度,这就必然造成各个方面的畸形应对。谈恋爱更是不留任何余地,一律掐死在摇篮里,否则会对升学造成极大的影响。这就是他们的智商,这就是他们的爱,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出于单位利益考虑,并不曾为中学生着想。因此,这种粗暴的做法也就没有任何要保留的必要。关键是家长也认同校方的做法,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观念上的大转变,是长期的艰巨任务,任重道远。
实际上,正确的引导、巧妙的疏导,是可以让中学生确定健康的爱情观,并能用理智来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学习与感情的关系,不羞于见人,不沉溺恋爱,做到既完成学业,又不损害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唯一可行的方式。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中学生谈恋爱迟早会被社会和学校默认,就像大学里一样。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爱护青少年吧,把他们看作和大人一样的人,不要高高在上,强力施压,因为他们也有基本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干涉,更不能做出违法的事来。希望有识之士把这个当作一个课题,给正迷惑于爱情的青少年以巧妙地引导,让他们真正享有正常的权利和健康的生活。
前一篇:末世
后一篇:禁止中学生恋爱属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