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西方的圣诞节,在一个雪花飘飞的日子,让孩子们守着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进入新年。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孩子们充满了期待,愿意静静地趴在床上守护着一个纯真的幻梦。翌日清晨,当孩子从一只普通的袜子里得到了圣诞老人精美的礼物时,幼小的心灵就种下了快乐和感激,使他们知道守望梦想,感谢上帝,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其实,这何尝不是一个谎言,但必要的形式之美远远胜过死板唯物的眼光,因为我们的双脚踏在大地上,心灵却属于天空。生活不能缺少童话。
中国的孩子十分缺乏童话的滋养,好在很多家庭开始为自己的宝贝过圣诞节,开始讲究必要的形式之美。
如今,情人节送花蔚然成风,渐渐波及母亲节、教师节,这是一件大好事。即便很多女人不太习惯,还口口声声浪费钱。但接到灿烂鲜花的那一瞬,仿佛所有的女人都改掉了不良习惯,欣欣然好多天。爱,不是用来咀嚼填饱肚子的,是用心灵来享受的,鲜花恰如其分的传达了浪漫的爱意,可目,可闻,可心领神会。都说形式主义害死人,有时没有必要的形式,美,就有可能变成馒头稀饭,大煞风景,相当于错失了爱和快乐。
有时接电话,对方冷“酷”无比:“喂,你是谁?你找谁?”心里先凉了半截。倘若传来甜甜的嗓音:“你好,我是xxx,请问您是哪位?”这心里美的,就像交了桃花运一样浑身麻酥酥(可能有人不习惯,要起鸡皮疙瘩)。于是也同样用了柔声细气传过去。本来只是一次简单的工作对话,却因为形式上的美好忘记了工作上的劳累,何乐而不为?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见面热情打招呼:您来啦?(废话,明明看见了)您这是买菜?(嘿嘿,手上没拿面粉)尽管多是虚套,听着心里就舒坦。但陌生人之间的面对面还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往往瞪瞪眼各走各的阳关道。否则,莫名其妙地打招呼,人家还以为你找事,要么刚从精神病院里跑出来。这说明中国人的传统里不太喜欢花里胡哨的形式,太务实,也就太没有人情味,不像你往外国街头一站,过来俩老头:Hello!Can
I help
you?有的中国人嘻嘻笑道:“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想帮助吗?给俩钱得了。”我在上大学时看到一个德国人在古迹前转悠,也学着外国人的样子上去“Can
I help you”,忙倒是没帮上,却赚了一肚子高兴。
正如喝功夫茶,我是门外汉,琢磨着喝茶咕咚咕咚既痛快又解渴,何必又洗杯又烫杯翻来覆去地鼓捣若干遍,到最后只给一个指甲大小的茶盅,滋呀滋呀让人急火攻心,是甚劳什子!然而,被强迫品了几次后,反而渐渐发现其中的妙处:与知己对坐,清风朗月,万籁俱寂,丝丝清香入口入肺入心入骨,悠悠然就打开了一个明媚秀朗的世外桃源,身心俱醉,恍若飞仙。于是下了一个与先前大相径庭的结论:不喝功夫茶,枉做世上人。
这就是必要的形式带给我们的人生惬意。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你要变着法子用多种形式来调剂,使疾驰的车轮能够减速,最好经常在春花秋月的世界里停一停,看一看,美一美,消解疲累,感受生命里偷来的闲逸。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做不了千变万化的魔术师,做一做有心人还是蛮可以的。
必要的形式之美能给人一个短暂而恒久的天堂,相信我,你可以做得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