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语文有效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

(2017-02-28 23:36:45)
分类: 研究方案

一、    研究背景

     纵观目前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着形式单一、机械重复性作业较多、开放性作业少等问题;在评价方面片面、单调,缺少帮助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体系。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弃学现象随之发生,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我校是英特尔项目实验校,近两年来又致力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这是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的一场革命,是新形势下教学模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质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学习能力,这就对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样一种现实,结合我校特色,要提高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有效性,就要从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学生作业固有模式,探求小学语文作业的新思路,新方法及策略,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前提下使作业富有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感受作业的快乐,有愉悦的情绪生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有效性。

二、课题界定

     所谓“有效作业”就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作业。所谓效果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有趣、多样的作业达到预期学习目标;所谓效率就是少投入(指师生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高产出;所谓效益就是让学生通过作业产生激发继续学生的兴趣、信心,提升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持久学习作好积极准备。“小学中年级语文有效性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研究”就是要研究如何科学、合理设计和评价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的理念、方式、途径、原则等方案集合(即策略),最终实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情感都能得到发展。本课题侧重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范围是小学三、四年级语文学科。

三、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新课标》中提出: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总结出小学中年级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原则、类型及策略

和评价体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研究内容

1、通过整合式主题作业、翻转课堂前置作业、特色提升作业等方式,研究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2、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端等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评价体系。

六、研究方法

      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实践研究中,还将使用观察法、调查法和对比法。

1、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以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有效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总结出小学中年级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的策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随时调整和修正实施方案,强化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边实施边研究,边解决实际问题。

2、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作业现状,分析梳理出中年级学生作业设计与评价存在的问题与需求,为本课题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观察法,对比法等对结果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阶段性总结,最终形成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原则、类型和评价体系,使学生作业保质减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有效性。

七、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准备实施阶段

       做好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开题论证,对小学中年级语文有效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策略进行初步研究。

1、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访谈,分析并梳理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重点研究阶段

1、制定明确详实的每月研究计划,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

2、在实验班级进行教学实验,改进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及时评价反馈。

3、实验班与对比班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研究学生阶段性变化,总结实施效果。撰写相关博文并上传个人博客。

4、撰写课题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2017年4月至2017年6月)总结验证阶段

       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典型课例录像,总结经验和成果,申请结题。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八、研究过程

(一)发现学生需求,读书学习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作业对于学生来说负担较重,尤其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由低年级的语、数两门功课增加为中年级的语、数、英三门功课,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加重,很多孩子一下子适应不了。对于语文作业,如果还像一二年级一样,写一写,抄一抄,枯燥乏味,形式单一,那么必然会对学生的成长不利。所以有必要精心设计作业,使作业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扎实有效。

为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查找相关资料,提高自己对于语文有效作业的认识,通过学习进而提高理论水平,使自己的认识更加准确到位。撰写读书心得,及时上传到个人博客。

(二)确定中年级有效作业设计的原则

1、作业形式多样化,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设计作业时首先要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愉悦的心情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爱的作业才是有效的作业。

2、作业内容生活化,体现“实践性”。

     语文的学习就要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通过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作业设计现代化,体现“创造性”。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融入作业,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让作业设计与时俱进,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改进作业内容,设计多种有效作业

     精心设计每一次的作业,认真思考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使作业更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完成作业,喜欢作业,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作业的有效性。

     在课题研究中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有效作业。

1、开展主题式学习,设计整合式主题作业。

     在项目学习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整合式作业。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把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实践活动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把作业设计的多种多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课堂重构,设计前置作业。

2、课堂重构,设计前置作业。

     与我校翻转课堂实践研究相结合,进行课堂重构,将课上教师所讲放在课前,把课后探究实践活动放在课上,改变传统作业形式,设计前置作业,课前学生借助一单一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控作业进度,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检测作业效果,进阶学习、协作探究,对知识进行内化和拓展,当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以前课后无指导的有难度的作业,课堂高效,取消或减少课后作业,真正减负增效。

3、利用互联网,设计网络平台的作业。

     借助乐教乐学、QQ、微信等网络平台,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在展示中增强自信,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在交流中解疑释难。教师快乐教学,学生快乐学习。 真正减负增效。撰写《借助乐教乐学平台,提升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分享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心得体会。

4、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实践性作业。

     将语文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如童年的足迹单元,让学生调查长辈们最喜欢的游戏,感受长辈们快乐的童年。学习《清平乐•村居》让学生想象画面进行改写,将短短的几十个字改编成生动有趣的画面,在改写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宿新市徐公店》学生进行诗配画,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暮春儿童追春的画面,生动有趣,深受学生所喜爱。

5、注重习惯培养,设计长周期性作业。

     长周期作业包括写作类、阅读表达类、项目学习类、寒暑假套餐类等各种形式的作业,重在培养学生坚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撰写《谈长周期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文,对在课题研究中所布置的长周期作业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将语文的方方面面融入其中,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作业。

(四)及时跟踪,评价反馈

     有效的作业不能缺少及时的反馈评价,有反馈才有提高。作业评价的方式采用传统与技术的有机融合,针对不同的作业形式,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以“激励性”为前提,进行个性化评价。只要充分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求知欲,产生成就感,让学生更加喜欢作业。

1、采取分数+等级式评价,适当增加小印章等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利用点赞+评分进行评价,运用QQ、微信、乐教乐学等平台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

3、借助网络平台及时跟踪评价,如乐教乐学中的红花,对于在某次作业或活动中表现突

出的同学予以奖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4、教师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发现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明确问题所在,提高作业质量。评价的角度涵盖各个方面,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更加全面。

5、生生评价,家长评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公平、公正。

九、研究效果

1、转变了教师的作业观。作业不是布置的越多越好,而是重在看效果。在学生感兴趣的

前提下,在自己年龄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完成的作业才是有效的作业。

2、增强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在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上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改革,教师就要

与时俱进,结合当今的教育信息化趋势,运用先进的技术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才能布置出被学生喜欢的有效作业。

3、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做到了减量保质。学生在成绩上有所提升,学业负担得

到了减轻,从而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4、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自觉主动完成作业之后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更愿意学习语文。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使我对有效作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如何在减负增效的情况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求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创新思路,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精心设计每一次的作业,及时评价反馈,为其他老师进行有效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提供范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