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年级数学组课题

(2010-10-24 15:28:25)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主题图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开发策略研究”方案

执笔人:东西湖实验小学    林红珍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众多一线教师难把握和处理教材主题图的基础上开展研究的。新课程实施以来,主题图成为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尤其是低年级这一特色最明显。然而其丰富的内涵往往令教师很难真正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有的教师忽视主题图弃之不用,主题图成为了摆设;有的教师只是开课创设情境用,对主题图的功能价值定位不够;有的教师使用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有的只停留在表面与浅层上,不能正确把握、合理利用,缺乏有效开发与深加工,使得主题图失去了其应有的数学价值。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画面鲜艳的教材喜欢看,但不会从数学视角去观察分析,面对繁杂的信息不会收集、整理,体会不到数学的本质。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对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主题图,培养学生发现主题图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运用与开发主题图”是我们一线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此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了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主题图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我们教师自身要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正确全面的诠释主题图,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课题核心概念极其界定

“主题图”概念的界定:主题图是以一定的主题场景为背景,借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画面。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具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容易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调动学生兴趣,集知识性、教育性、人文性为一体。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或经验借鉴:

(1)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在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数学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在这个建构过程中,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主题图是一个情境的再现,是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学生通过主题图中的情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3)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4)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的,然后形成表象,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主题图来源于现实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熟知的环境作用下,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中去,促使他们以更高的情绪自主学习。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主题图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开发策略,提升教师研读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师对国家课程再开发,增强教师课程设计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水平,形成“以研促教”的科研氛围,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主题图的类型研究。对现有教材主题图类型进行梳理,根据主题图的内容、功能等进行分类。

(2) 每种类型主题图的教学策略研究。对每种类型的主题图研究出教学策略,使教师轻松自如地、有效地运用主题图。

(3) 主题图的呈现方式策略研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主题图单一的呈现方式为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发挥出主题图的最大效应。

(4) 主题图开发策略研究。深入理解主题图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主题图内涵,及主题图里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人文价值,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合理地对主题图调整、补充、开发,提升教师研读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六、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借助已有理论、研究成果,指导课题研究,吸收目前的研究成果,加以运用。

(2)行动研究法:深入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主题图,创造性地设计主题图,开展观摩课、经验交流等活动。

(3)个案研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并运用于生活实践。选取每种类型典型事例,深入细致地分析,揭示普遍性规律。

(4)经验总结法: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定期地举办成果展示活动,不断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

2研究途径

(1)收集本课题相关的资料,深入学习,吸取共性,来拓展此课题研究的范围,并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本组的研究方向。

(2)个人结合平时的备课、上课从主题图的内容、编写意图、呈现方式、功能等方面认真钻研,提出自己的思考。

(3)结合集体备课,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共同研讨、集思广益。

    (4)结合本班实际进行教学,填写好“主题图在低年级数学中的运用与开发策略研究记录表”,完成教学反思、记录学生的活动。

(5)每月总结经验,及时收集相关案例,调整研究思路。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9月——10

收集有关资料,了解相关的研究信息,充实理论基础,撰写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911月——20107

200911-20101月:学习有关理论,进行课堂实践,针对研究内容交流各自的实施情况。

20102-3月:进一步修改、调整方案。

20104月:组织研究课和专题报告。

20105-7月:进行课例研究,形成“主题图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开发”的案例成果。

(3)完善阶段:20109月——20111

20109月:根据实验情况,再次调整研究方案。

201010-12月:进行课堂实践,填写好“主题图在低年级数学中的运用与开发策略研究”记录表,撰写相关案例。

20111月:收集整理资料。

(4)总结阶段:20113月——20116 

收集相关案例,总结经验成果。

整理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八、预期成果:

“主题图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开发”案例集;

“主题图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开发”论文

“主题图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开发策略”研究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承担主要任务

林红珍

37

小高

负责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实施过程管理及结题报告撰写。

林红莉

41

小高

生活情境(自然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朱华丽

44

小高

生活情境(自然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赵青芝

40

小高

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时翠兰

41

小高

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33

小高

活动操作类(以活动为主)教学策略研究

 

35

小高

活动操作类(以操作为主)教学策略研究

王胜兵

37

小高

数学认知类教学策略研究

 

33

小高

童话故事类教学策略研究

 

十、保障措施:

(1)课题组负责人林红珍是湖北省优秀数学教师,是市优青、区学科带头人,参与过市级十五规划课题“运用迁移规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主体教育实验中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还承担过区级个人课题,有多篇论文在省市评比中获奖,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2)课题组成员中有区学科带头人林红莉、王胜兵,有青年骨干教师赵青芝、林丹等,他们都从事一线教学研究,有实践经验,也曾参与市级十五规划课题“运用迁移规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的研究,这些教师都力求在实践中努力提升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3)学校非常重视和支持。学校领导很重视教育教学科研,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室、校园网等学习相关的理论资料,还提供了多媒体教室有利于教师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实验。学校有浓郁的科研氛围,尤其是数学教师这个团队有较强的凝聚力、研究热情高。学校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给研究者提供了便利。

(4)学校聘请了一些专家能对课题组进行有效的指导,有利于教师从实践型向理论型、科研型教师转变。在研究经费方面,学校提供充裕的科研经费,人力、物力、财力都有充分保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